哈牡高铁作为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中最北“一横”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哈高铁向黑龙江东南地区的延伸线、省内重要的冰雪旅游线,全长293公里,于2014年12月开工建设,设计时速250公里。正式开通运营后,哈牡列车最快运行时间将由目前的4小时17分钟缩短到2小时以内。
以每秒66.67米奔跑在白山黑水间
然而,转眼间,车厢信息屏上显示的列车时速已提升至每小时249公里,与哈大高铁的平均时速相近。
8时52分到达海林北站,10时6分驶入帽儿山西站,动车组以近250公里的时速一路向西,远处公路上的汽车早已被落在高铁之后。动车组通过的时间以秒计算,每秒速度66.67米。疾驰的哈牡高铁让人惊艳不已。
牡丹江到哈尔滨间293公里,“和谐号”D8505次动车用时88分钟跑完全程,较之目前最快的普通列车整整缩短了近3个小时。全程运行,时间间隔最长的是新香坊北到哈尔滨,用时18分钟;最短的是一面坡到尚志,用时8分钟。
“陆地航班”上的星级服务
业内人士表示,高铁堪称“陆地航班”。冠以如此美誉,除了高速之外,还有优美舒适的乘车环境和高品质的服务。哈牡高铁使用的“和谐号”CRH5型动车组内部装饰更加注重乘客的乘车体验,白色的设备柜体、车厢间的玻璃自动门等,处处彰显着现代简约的设计理念,令人赏心悦目。
“和谐号”CRH5型动车由8组车体构成。其中,1号和8号车厢为一等座,座席设置为“2+2”,定员为56人,每个座位配有头枕、脚踏、侧开小桌板、靠背角度调节按钮。5号车厢为餐车,内设餐吧。7号车厢为残疾人车厢,内设轮椅等放置处、残疾人卫生间等。其余车厢均为二等座,座席设置为“3+2”,定员90人。车厢内首尾两处、洗手间等均设置有电源接口,可为手机等电子设备充电。
哈牡高铁车内座位编号与国际民航惯例接轨,字母“A”和“F”表示窗口座位,“B”表示中间位置,“C”和“D”则代表靠过道位置。座椅靠背角度可向后45度调节,后面配有小桌板。
对比普通列车,哈牡高铁动车组设计更具人性化。车内卫生间使用了坐便,免费提供厕纸,还有梳妆镜,不直排车外的设计使乘客使用卫生间时不会感觉到寒冷。先进的空调系统杜绝了异味的困扰。
值得一提的是,每列动车组都设置了残疾人专用卫生间,特别人性化地设置了“SOS”紧急呼救按钮。卫生间使用按钮开启电动门,面积相当于两个普通卫生间大小,为轮椅进出和家属陪同提供便利。除了增设可折叠的扶手外,卫生间墙壁上还有隐藏的活动板,放下后可为婴儿更换尿片。
最先进技术保驾护航高铁安全运行
当日9时许,哈牡高铁体验动车车厢内,信息屏上显示的车厢内温度为22℃,室外温度为-6℃。作为全国降雪量最大地带,哈牡铁路沿线全年轨道温差达到97摄氏度,哈牡高铁冬季将面临室外近-30℃的挑战。
“哈牡高铁线路极限热胀冷缩是一个‘足球场’的长度。”哈牡高铁相关技术人员形象地这样比喻。为了消除钢轨的伸缩应力,他们必须将铁路线路上的钢轨螺栓松开,并在轨温正好18℃时,同步固定住钢轨上的螺栓,确保钢轨的伸缩应力不超过1毫米状态,才能使高铁动车运行更为顺畅。
哈牡高铁采用自然灾害防灾减灾预警系统、gcx1000除雪列车、无人机巡查系统、接触网监控系统等国内最先进的技术为高铁运行保驾护航。特别是道岔融冰融雪装置,可以使钢轨加温10至30度,使道岔在寒冬冰天雪地时也能处于自然干爽状态。
哈牡高铁,带来的是速度,是便捷,是舒适,是推倒城市之墙,密切城间交流,实现铁路旅行“公交化”,居民生活更加便利,城际间交流互动更为密切。步入“两小时经济圈”,开启“高铁时代”,让牡丹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阔。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