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强,1990年11月出生,重庆西车辆段达州运用车间TFDS检车员,曾获集团公司“‘百千万’建功立业先进个人”,该段“优秀共青团员”,连续两年荣获该段“十佳安全质量标兵”。
TFDS动态检查工作就如“找茬”游戏一样,通过一张张图片去发现车辆配件的异常,TFDS动态检车员就是用眼睛和鼠标来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
想要用肉眼看清楚每一个配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周强却连续检车超过6万辆,看了超过约330多万张图片,发现各类故障2000多件,从无漏检故障。
在其他检车员看来,能做到一两个月不漏检已经很难了,而周强已经坚持了一年半,连续17个月“零”漏检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洞察秋毫的“火眼金睛”
虽然周强是名“90”后,但同事们都叫他“强哥”,因为他的业务能力真的很强。主要功劳还归功于他那双洞察秋毫的“火眼金睛”。之所以不漏检是因为他把每个细节都看得一清二楚,任何一幅图片经他的眼睛“扫描”后,故障都原形毕露。“如果你没看清楚这副图片,那就不要点下一幅。”这是周强在帮助别人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也是他保持一年多“零”漏检的秘诀。
其实TFDS动态检查的工作量很大,平均一个班要看200多辆车,意味着要看1.1万多张图片,至少点击鼠标2万多次。有时候几个小时都不能休息,眼睛看久了屏幕很容易疲劳。累的时候周强会揉一揉眼睛或者把眼睛闭上休息几秒又继续看。尽管他的眼睛从近视100多度发展到了400多度,但周强说一切都是值得的。
热爱学习的“最强大脑”
善于学习是每个认识周强的人对他的一致评价。即便有了现在的成绩,他依然坚持接班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查看同事的漏检和发现的典型故障。大到缓冲器破损,小到一颗螺帽松动,他都要亲自把那个故障找出来研究。
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积累和不断总结经验,加上他爱思考、爱分析,用心记住了故障的不同形态、位置和变化。时间一长,厚积薄发,他的检车实力得到了质的飞跃。
对周强帮助最大的还是那几本《TFDS典型故障图册汇编》,里面汇集了成百上千的故障。他几乎把里面所有的故障都记了下来,每一个故障发生的位置、发生的状态,他都烂熟于心。
他说仔细研究后,就会发现很多故障其实并不难,因为车辆配件很多是相互作用的,一旦出现问题就会从其他地方反映出来。有时候虽然觉得不对劲,但就是看不出来哪里不对,这时就需要去其它部位检查一下。
正因为周强业务能力强,所以成了班组职工的“指导员”,一有什么岗位练兵或者别人拿不准的故障,他会毫无保留地帮助别人。
料事如神的“神算子”
去年11月某夜,接车后组长安排大家看车。周强看了一下,那是一列平板车。当时才入冬,是季节交替的时候,他便提醒大家这种车容易出现降压风缸连接管折断故障。
果不其然,几分钟后同事邵鹏翔就发现了一辆车的降压风缸连接管折断。大家都惊呆了,简直就是神预判。
不仅如此,由于长期研究车辆故障,现在很多车周强只需要看一下车次就知道这列车有多少辆。
有一些来回经过几次的车,只要发生了相同的故障,周强便把车号记在心里。一次作业时,周强看完车后觉得那辆车很熟悉,便看了一下全列车的车号。他看到了其中一辆车曾经来过,有一个侧架立柱磨耗板缺损故障,便去询问该工位的同事是否有故障。同事一看果然有那个故障,而周强询问以前并没有发现。
这些绝不是巧合,而是周强自己总结出来的检车经验。什么样的车型容易出现什么样的故障,不同的季节哪些车辆配件容易受损等等,都是他这些年不断钻研、总结出来的。
充满爱心的“大暖男”
去年春节前,周强从广安老家回达州上班。在车站外,他看到一名老人提了好几个包,还有一个大箱子,急冲冲地进站。他立马上前询问老人是否需要帮助,得知老人跟自己乘坐同一趟车,他一直帮老人把行李放到行李架上才离开。
生活中,周强对自己很“抠”,对别人却很大方。休息的时候,同事都出去玩了,他没事就去买菜做饭,欢迎大家去蹭饭。
一次他无意中听到同事曾生龙在打电话时说买房子差点钱,便主动借给曾生龙一万块钱。后来曾生龙才知道当时周强刚装修完房子,这一万块钱是他仅剩的积蓄,这让曾生龙感动不已。
“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周强无比强烈的工作责任心驱使他每天坚持学习进步、提升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为铁路运输事业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让青春不留遗憾。
(西南铁道 通讯员 任爱平)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