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落村
三
晚饭是在朋友们久别重逢的啤酒白酒碰杯中欢快结束的。饭菜除去不知名的新鲜蔬菜,再就是小鸡燉蘑菇一类不足为奇了。倒是瑶家的原木吊脚楼民宿确能令人耳目一新:房间很窄,木墙不隔音,一丝原木味令人早早入睡,但在这海拔1100米的山腰上,你必须要盖好被子。
早晨是被不知名的鸟雀吵闹声中醒来的。匆忙洗把脸走出楼外,薄雾迎面而来,缠绵悠悠而去。这时,我才能恰切知道我所在的位置:向上是密林,看不到山顶,“不识庐山真面目";左右两翼,云雾缭绕的高山与梯田,向下看,则是一望无边的龙脊梯田了。
此时,看惯了山东丘岭与平原的我确有点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眼下的景观目不遐接:数不清的条条綠中闪亮的水田无限的向前延伸,直至消失不见。它有多长,几华里?想不出。它们分布在海抜300一1100米的山腰上,宛如矫龙聚会,又如海螺的条纹,绕了又绕,至于海螺的尖头,它在不知处。这些梯田最宽处不足一丈,能种七八垅水稻,最窄处又只能种一垅!就这样弯来舞去不知所踪。对此我始知:任何现代化的耕种插秧机械在这里都是无用的,有用的永远是任劳任怨的水牛和人!我同时也在惊叹:在这样高的山腰上开垦出如此宏伟的梯田,需要付出多少汗水,多少人的青春!可敬的瑶族兄弟,这是一个多么能与天斗与地斗而不知何为艰苦卓绝的民族!事实也正是如此,由于历代统治者歧视压榨瑶民,他们也是在不断地反抗斗争中步步退入这深山中再开拓土地的;他们象威海地区过去称着“夷"一样,瑶族被中原统治者称着“长沙蛮"到“武陵蛮"“五溪蛮",历史上有记载的瑶民起义抗争就有40多次,因而,这项伟大的梯田工程也是历代瑶族兄弟的杰作。
龙脊的一大特点是四季均可来游:春看放水插秧,夏看綠秧成龙,秋看金龙,冬看银龙,因此,摄影爱好者不绝于途,观光者乐此不疲。我们是五一来,故能看到稻苗青葱,水田闪光。我个人感觉,站在这里远望,最大的感受是:壮观一一不是大山的雄浑,大海的广阔,而是人类为生存所创造的奇观,你无法理解人类的创造力。这样一幅数千年数不清的人用手创作的巨幅画卷让你在此顿时感到一个个体人的微小,一个群体人的伟岸!在这里,或许任一丹青高手都会臣伏这一长卷自叹弗如,任一摄影家都会在第一时间惊叹而不知从何处撷取角度,也或许只要你随意朝远方按下快门,你就会得到一幅杰作!
龙脊这么广大的稻田的水全部是从山上自流到田间的。我在民居客栈两侧漫步,看到了股股清彻的水从林中悠悠而下,无小河式的流淌,但源源不断,客栈的所有用水也均来自山泉。这亚热带的山真是“水库"呀,想想我们山东要引黄济鲁,真有点羡慕!
十点,我们按计划行程要下山了。恋恋不舍地回到客栈,却见瑶族兄弟已在等候。令我们吃惊的是,那瑶民兄弟带来了他的夫人一一一位看样子年龄不大的盘头妇女。她热情拉住我女儿的手,说很感谢我们对他丈夫的好,她愿意免费为我们做一次放盘头发的演示!我们从上山前的功课就知道:瑶族妇女是从少年就开始留发的,18岁前剪一次,此后一直蓄发;未婚时是螺丝盘,出嫁后是烏龙盘,至于怎么盘法我们当然不知。但从介绍可知,凡用黑带子扎住盘头者均是已婚妇女,头发大多能长到一米多长。盘放头也是龙脊景区的一个旅游项目,盘放一次大约需要一个多小时,收费150元。我们对这对瑶族夫妇十分感谢,一再表示因旅程安排时间不方便了,当然,若能看她放盘,我们一定会付费。那位妇女又表示,她是真的不要钱,考虑到我们的行程,她愿意作个简单的放头,20分钟就行了。我们再次真诚地表达了感谢,予以婉拒。最后,她拿出两个老式玻璃罐头瓶子,里面装的是红色的小尖辣椒,一定要我们收下。瑶族兄弟如此有意,我们实在不能再推却了,在感动之余收下了他们的礼物。因为这里海抜高,无污染,那红尖椒是当地的特产,很受旅游者欢迎。我们把它带到威海后一直不舍得吃,每当看到那玻璃瓶子我都会想:你们现在还好吗?
抬杠是准备抬我们两个老人的,但我们怎么好意思让人家抬呢!总不能让人空着下山吧,于是,我们的两个小外孙轮流上杠,体验了他们不是坐汽车自行车的另类乘坐,当然,抬杠者也十分轻松,一路上与我们有说有笑。当然,当下山离别时,我们也不会亏待这些可敬的瑶族兄妹……
别了,龙脊;别了,越城岭;你们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巍巍大岭,壮观的梯田,勤劳朴实的瑶族兄弟,还有那两瓶红尖椒……知道我回威后,每当我讲述龙脊一游要问听者的一个问题吗?一一
假若在1100米高的山上有20元送给你,你去拿吗?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