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 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

官方是放在第三部分,但因为这两者都是推理,放一起。先看类比推理,

官方对这类题目的解释是:

“第三种题型:类比推理。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官方例题: 螺丝:螺帽

A.水杯:暖瓶 B.线:纽扣

C.插座:插头 D.筷:碗

(答案:C。螺丝和螺帽是一组必须配套使用的东西,选项C中插头与插座的关系与螺丝与螺帽的关系一样。)

根据官方的解释,我们着重把上面红颜色标注的词挪下来,相关、观察、分析、逻辑关系、最为贴近或相似。大致可以这样理解:根据前者推出答案。这个前提就是要求我们要准确把握给定题目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已知的关系,套在后面的选项上,然后选出答案来(有些关系不明显的,可以根据选项来倒推)。

这类题一般来说比较简单,难度相对较小。因此要尽量在这一类题目上压缩时间,选定好答案后就不要纠结。要注意的是,选择题的唯一性让这类题的出题者一定会给你两个类似的逻辑关系来迷惑你,这时候就不要过于浪费在这上面,选定离手。

题目的外在形式:类比推理从词语数量说来说,有两个词和三个词的关系类(这个好判断,直接就看得出来);从形式上说,有直接对应和简洁对应,下面我们看例子。

2015年江西 

(直接对应)104.海关:检查:关税

A、光缆:通讯:网速 B、过滤:净化:饮用

B、树林:氧气:健康 D、沙漠:骆驼:运输

题目的内在关系:两者或三者事物间的关系,有很多种,纷繁复杂。而类比推理不光有词语代表的事物(即词义)间的关系,还有词性上、感情色彩等关系。所以我们大致从这些方面来分。

词义代表的事物间的关系 这里借用数学里的概念,能帮我们更简单地理解。(以下个人表达的关系和数学的逻辑关系很像,但是别混淆,因为类比推理主要还是看词语关系,就算它代表的意义形成了数学逻辑关系,那也不等于两者就机械地套用。但是可以借鉴,也就是学科间的转化)。先把词语简化成A、B、C。那么他们的关系就有如下情况:

1、A和B有包含关系。有大于>(A>B,也就是B是A的组成部分,是它的一部分)、小于<(A<B,也就是A是B的组成部分)、等于=(A=B那就是说,A就是B,只是换个名称而已,尤其是古代和现代的不同称呼)。

2、A和B没有包含关系。第一种情况,a.A→B,A能推出B这样一个结果。b.B→A,B能推出A这么一个结果。c.A?B,A和B互为前提和结果,能够转化。第二种情况,A和 B代表特定的关系。比如A是职业,B是这个职业的场所;比如A是B的特定亲属,没有A相对没有B像父子关系;比如特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比如A是B的特殊的性质。(这些特定的关系,要通过做题来总结出来,这里只是简单列举,不一而足)

上面从词义方面分析,下面从词本身的形式来分析。

词本身形式逻辑关系 3、词性。词性分析,在间接对应里面,更能发挥其作用。通过词性的不对应,能够排除干扰选项,帮助找到正确答案。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两类14种词性(词类)。一类是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代词、数词、量词、一类是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拟声词、叹词。在类比中,绝大多数是实词的关系对应(虚词比较难对应),因此,只要实词的几种就可以了。在实词的几种中,类比中常见的一般就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尤其以前两者为要。

4、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感情色彩主要有褒义、贬义、中性三种。类比推理在出题中,一般是前两者,要么是相同的词性,要么是相对的词性。这个一般不难分清楚。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18年 12月 17日
下一篇 2018年 12月 1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