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上的“大型机器人”抓取集装箱时,不需要等待操控室确认,而是自动进行识别确认。新研发的机器视觉集卡防吊起系统,在全球港口首次实现了陆侧全自动收箱作业,既能确保安全生产,又使集卡车司机提箱基本实现“零待时”,平均每车可为司机节省时间1分钟。据了解,按照2018年自动化码头出口约40万自然箱计算,机器视觉集卡防吊起系统的应用,每年合计至少为集卡车司机节省时间7000小时。
这是青岛市“机器换人”的一个缩影。“机器换人”是指企业购置用于焊接、喷涂、锻压、分拣、搬运、码垛、包装等环节应用的机器人替代人工,从而实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提升传统产业效率,减少用工需求,达到减人增效的目的。
2017年,青岛市印发关于促进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其中之一就是鼓励企业开展“机器换人”。政策明确提出,对购买使用工业机器人产品的工业企业,尤其是在危险程度高的化工、民爆等行业,推广应用安防、排爆等特种机器人,按设备购置款的一定比例给予相应补助。2018年,青岛市工信局组织开展“机器换人”项目申 工作。
据青岛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青岛市企业实施“机器换人”后,平均实现总体生产效率提高20%,生产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40%,设备投资成本降低5%以上。
据青岛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政府将在机械加工、汽配、服装、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予以重点支持和推进,树立标杆,带动同行业“机器换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