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地区冬春双层大棚草莓配套栽培技术

盐城地区冬春双层大棚草莓配套栽培技术

陈爱国等

盐城市草莓栽培已有 20 多年的历史,目前草莓栽培面积常年稳定在1 333.3 hm2 以上, 其中大棚设施栽培面积占 90%。

采用双大棚覆盖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种植草莓,上市期提早到 11 月中下旬,每亩产量为 2 500~3 000 kg,产值达 30 000 元以上,带动了地方农业经济的持续高效发展。

1 棚室搭建

本地区草莓田块选择在交通要道处,选择种植水稻 5 年以上且无污染的偏酸性土壤栽培, 排灌良好,产地环境质量要符合国家绿色农产品标准。 大棚搭建为南北走向, 长度一般为 70~90 m (长度 100 m以上时软管滴灌压力小,通风降温降湿速度慢),棚室间距 60~80 cm,成“品”字形在田间排布。 内外两层大棚均采用壁厚 1.2~2.0 mm、直径 22~32 mm 的热镀锌钢管作支架,外棚拱间距为 0.8~1.0 m,内棚拱间距为3~4 m,棚室内径跨度为 6.0~7.5 m,顶高 2.2~2.5 m,内 外大棚 顶 层 高 差 30~40 cm、 两 棚 钢 管 底 脚 间 距15~20 cm。 一般内外大棚覆盖可应用 80~100 μm 厚的 EVA 无 滴 膜 或 外 膜 采 用 PO 阳 光 膜,外 裙 膜 高1.0~1.2 m,内裙膜高 0.8~1.0 m,内低外高。畦面地膜用 10 μm 以上的黑色农膜。 4 月上旬,撤去内棚膜,四周用 2.0 m 宽的 20~20 目的银灰色的防虫网封闭棚室,防虫网与外膜接口处重叠 20 cm 左右,四周挖好内外三沟,建成排灌水系。

2 品种选择及繁苗技术

2.1 品种选择

双层大棚设施栽培草莓品种要选择高产、早熟、质优、休眠浅、花器有一定耐寒性。近年来, 适宜在盐城地区推广种植的品种主要有红颜、宁玉、宁丰、隋珠(香野)等,其特点是单果质量大、含糖量较高、食口性佳、商品性好、耐贮运。

2.2繁苗技术

苗圃地址要远离(1 km 以上)草莓生产大田。 一般于第一年秋季从农业科研院校专业育苗基地购买脱毒良种株,按 20 cm×15 cm 行株距定植于育苗床。翌年早春再按行距150~200 cm、株距 40~50 cm 定植于扩大的育苗床,每亩栽植 500~600 株。可用 50~70 mg/L 的赤霉素处理,促进匍匐茎生长。春季除去花茎和早生矮匍匐茎, 切断蔓茎形成 2~3叶苗,7 月中旬按株行距 20 cm×25 cm 假植种苗, 每亩苗床秋季可培育 5.5 万~6.5 万株定植苗。 自繁苗一般可用3 年。 大田定植选择成龄叶片 4张以上,叶柄、叶色正常,中心芽饱满,新茎粗 1.0 cm以上,须根多且粗白,苗全株重 20~30 g,根重占苗重1/3 以上,无病虫害的草莓苗。

3 配套栽培技术

3.1 合理定植

定植时间根据当年气温变化来定,9 月 10 日前后为最佳时期。 连栋大棚设施条件下栽培早熟品种(宁玉、宁丰、隋珠)可适当提前到 8 月中下旬。 每垄定植双行,株距 18~20 cm,每亩定植 5 500~6 500 株,密度过高不利于通风透光和果实着色, 密度过低影响产量提高。 定植时将短缩茎呈拱形的一端朝向垄沟,以使将来朝向垄沟挂果,利于果实着色,也方便管理和采收。 草莓苗栽植不能过深或过浅,定植深度应以叶鞘基部与土面相平为宜。 定植时期本地区仍处于高温季节,田间气温高蒸发量大,幼苗易萎蔫,最好在晴天 17:00 后或阴天定植。 定植后随即浇透定根水,使植株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防止草莓苗发生生理性失水萎蔫, 有条件的高温时段在棚架上覆盖遮阳网促进醒棵活苗。

3.2 推广配方施肥和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

定植前 20~25 d(8 月初),根据栽培田块固有养分和草莓需肥特性实行配方施肥,每亩均匀撤施有机质含量 20%以上的商品有机生物菌肥 400~500 kg、45%的三元硫酸钾型复合肥 20~40 kg、64%的磷酸二铵 15 kg、硼肥 1 kg、50%的多菌灵 1 kg、3%米乐尔颗粒剂 1 kg 进行耕翻平整做垄。 有条件的可选用耕整机械代替人工起垄,垄高 20~25 cm,垄宽 60 cm,沟宽 40 cm,8 m 宽 大 棚 做 成 6 个 整 垄 2 个 半 垄,7 m宽大棚做成 5 个整垄 2 个半垄。 同时在田间安装好滴灌设施,每垄中间铺一条毛滴管带,注意毛孔间隙与草莓苗株距相配套。 大棚草莓对水分要求严格,土壤要始终保持适宜湿度,一般以垄面土层湿润、垄间土壤无渍水为佳,草莓叶边缘早晚有露水,无大水珠形成。 每次灌水后加强通风降湿, 棚内湿度保持在40%左右。草莓开花结果期应视植株长势和开花结果情况适时追肥,促进草莓多坐果、早着色、早上市,防早衰。 追肥结合灌水进行,一般在果实膨大期、采收初期及每次果实采收高峰后的发叶期施 1 次, 共追肥 6~8 次。 每次每亩随水冲施高钾、悬浮型含有微量元素水溶肥料(N+P2O5+K2O 500 g/L)3~5 kg。

3.3 调控好温湿度,科学补光

草莓开花期对温度要求比较严格。 现蕾后,棚温白天保持 25~28℃、夜间 7~8℃,最低不低 于 6℃;开花后,棚温白天保持 23~25℃、夜间 7~8℃;果实膨大期,棚温白天保持 23℃左右、夜间不低于 5℃[3]。 盐城地区为霜降来临时第一次降温后, 白天最高温度降至 20℃(10 月中下旬)建好外层大棚,扣棚后 7~10 d全棚铺设黑色地膜(生物降解膜),覆膜时用小刀在苗顶上划一小口,将苗轻提至膜面上,在理平膜下软管滴灌带后压实压严,不要堵塞滴眼。 地膜覆盖前及时清理垄上杂草和草莓苗下部枯黄老叶及无效匍匐茎。 此时可以将摘除的无效匍匐茎选择健壮的用于第二年自繁苗。当白天最高温度降至 15℃(11 月中下旬)以下时覆盖好内层大棚膜,当出现零下 5℃以下的极端严寒天气时,及时在垄沟铺一层稻草及在内层大棚膜上加盖遮阳网或无纺布保温。 在草莓开花结果期间,要加强通风换气,防止棚内湿度过高(40%~50%),晴暖天两边通,阴雨天两头通,寒冷天扒小缝通,先通内棚后外棚,通风口内大外小。

苏北沿海地区冬季和早春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居多,在草莓结果期间进行人工适量补光可提高草莓鲜果的商品性。一般于 12 月下旬至翌年 2 月上旬进行补光,可沿大棚走向距地面1.5 m 高、 间隔15 m 悬挂安装草莓专用功率为 10W的 LD 补光灯。补光期间每天 15:00~18:00 开灯,可连续补光 2~3 h。

3.4 植株调整,蜜蜂授粉

为保持草莓连续开花结果的习性, 生产上要进行植株调整, 严格控制草莓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的平衡,在顶花序抽生后,选留 2~3 个方位较好且粗壮的侧芽作为分株以提高产量,其余腋芽、新发生的匍匐茎及枯叶、 黄叶及时摘除, 始终保留 8~10 片健壮叶。 可在开花期摘除弱小花蕾,结果期疏掉畸形果、 小果, 通常第 1 花序保留 10~12 个果,第2 花序保留 8~10 个果,保证养分供应集中,确保果大、品质好、产量高。 为提高草莓坐果率、防畸形果的发生,可借助蜜蜂辅助授粉。 蜜蜂在开花前 5~6 d 放入大棚,放蜂时间为 10:00~15:00,持续到 4 月下旬。一般每亩棚放养 1 箱蜜蜂(6 000~7 000 只)即可,冬季大棚内每隔 4~5 d 要定期给蜜蜂饲喂蔗糖水(糖水比例 1∶1)以补充营养。 棚室内保持通风,严禁使用农药,如需喷药先将蜂箱移出棚外,3 d 后再搬入棚。 严冬期夜间可在蜂箱上加盖透气的薄棉被保暖, 并及时补足蜂量。

3.5 适时采收,分级包装

草莓果必须及时采收,采收过早品质差、产量低,过晚则不耐运销。 双大棚栽培草莓一般开花后 35~45 d 成熟。 草莓自然保鲜期只有 2~3 d,要做到当天及时采摘,采摘时间以上午为宜,成熟一批采收一批,严防漏采,防止在田间腐烂影响其他果实。 采收后根据市场需求,按不同品种、大小、颜色进行分级、分重包装差价销售。 本地区销售以休闲观光自采、供应附近果店超市、电商店三种模式,故可通过人工调节温光肥水等栽培技术措施来调整草莓的采适期来实现效益最大化。

3.6 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

按照“绿色植保”理念,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生态调控优先,生物农药代替化学农药,减少用药次数和药量, 综合防控草莓病虫害。 在清洁田园、加强温湿度管理的基础上压低草莓灰霉病、白粉病、蚜虫、红蜘蛛等主要病虫害发生基数,以预防、治早为原则,推广应用生物农药。

3.6.1高温闷棚 在草莓大棚 6~7 月闲置季节,将棚内土壤进行耕翻,自然日晒雨淋 20~30 d 后,高温时段(7 月上中旬)撒施氰胺化钙 30 kg,随后灌水至畦面湿透,覆盖地膜或旧棚膜,密闭大棚,保持土层温度长时间达 60~70℃,持续 20~30 d,注意及时补水保持高温高湿环境。

3.6.2色板诱杀 在早春回暖后,在棚内悬挂 30 cm×20 cm 规格的黄板和蓝板诱杀蚜虫和蓟马等趋色性害虫,黄板、蓝板交替分布,板面底部与垄面相平,每亩放置 30~40 块。

3.6.3药剂防治 灰霉病、炭疽病的防治可在开花前后选用 1 000 亿活孢子/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16%多抗霉素 B 可湿性粉剂 3 500 倍液等生物药剂喷雾防治, 可连喷 3~5 次, 或用 15%腐霉·百菌清 300~500 g 烟雾剂于傍晚熏治; 白粉病可选用 29%硝苯·醚菌酯悬浮剂 1 000 倍液防治; 蚜虫可选用 1%的苦参碱可溶液剂 800 倍液防治;红蜘蛛在拔去为害株、摘除虫卵叶的措施下,可选用 5%唑螨酯悬浮剂 1 000 倍液防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21年 8月 1日
下一篇 2021年 8月 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