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的疫情“风暴眼”,两年后的战疫“保供者”

两年前的疫情“风暴眼”,两年后的战疫“保供者”

北京最大“菜篮子”新发地“痛定思痛”,复市后始终把防疫作为重中之重,启动管理新模式,深刻转型、涅槃重生


2020年6月11日,北京新发地聚集性疫情暴发,身处疫情“风暴眼”的新发地市场摁下“暂停键”。经历了两个多月休市整顿后,管理者痛定思痛,启动市场管理新模式;经营者重振旗鼓,树立创新经营新思路……两年间,新发地市场开启了史无前例的转型探索之路。

2022年4月22日,北京出现新一轮疫情反弹,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新发地市场进一步增加产地供应、打通交通梗阻、加强社区服务……成为保障北京“菜篮子”供应平稳有序的重要力量。

占地面积1600多亩的新发地市场,被称为北京市民最大的“菜篮子”。目前供应着270种蔬菜、280种水果、100多种粮作物,拥有定点客户4000多户。每天进入车辆超过4000辆,承担了北京七成左右的蔬菜供应。

“根据以往经验,出现疫情反弹后,可能会出现物流不畅等现象,影响市场供应。”新发地市场董事长张玉玺说,“因此我们动员商户全力增加产地农产品的采收和储备,在政府指导下配合做好蔬菜直通车到社区服务,做到了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新发地市场不断优化供应保障方案,比如为了保障供应,市场设立了进京对接服务保障专班和服务热线,大部分进京高速路口检查站均有工作人员对接。”张玉玺说,有的检查站即使没有派出员工值守,司机也可拨打市场服务热线。

在相关部门监督指导下,新发地市场点对点帮助协调解决核酸检测、通行证等问题。目前,新发地市场平均每天上市蔬菜近2万吨、水果1万吨、生猪2000多头……最大“菜篮子”有效保障了市场平稳。

作为市场里的“菠萝大王”,每天上午10点多,向焕霞都会亲自指挥货车卸货。在菠萝的应季时间,向焕霞每天销往北京各大商超的菠萝达30多吨。

“有一段时间物流不通畅,极端情况下,车辆下高速要排一天一夜的队。经过相关部门出台有力举措和市场的协调,现在从海南运来的菠萝都能顺利进京,路上的时间大大缩短。”向焕霞说,随着季节转换,现在不少时令水果也开始顺利上市。

为确保交易安全稳定,市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成为特殊时期的典型办法。

市场组织“蔬菜大王”、百强商户和配送大户建立AB团队保供机制,两组人员在经营过程中互不接触。一旦一组人员出现问题,另一组人员依然可以承担保供任务。进京车辆保障专班也进行“两班倒”,确保各地农产品顺利进入市场。

因为疫情防控,有一段时间北京部分社区被封控。作为与新发地市场长期合作的新发地百舸湾农副产品物流公司,出动了全部的41辆蔬菜直通车,及时向各社区提供农副产品。公司负责人韦桂坪说:“新发地市场提供了很多资源,我们也发挥新发地市场‘菜篮子’常温冷鲜库的储备优势,轮销轮储保障居民们日常所需。”

“新一轮疫情反弹刚刚出现时,由于受到封控信息的影响,有些地区出现了囤货潮、抢购潮。”新发地市场总经理张月琳说,“我们一直坚信,传言澄清后市场会恢复稳定。一方面,市场引导商户不要怀着侥幸心理大规模进货;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适当增加市场供应量,保障市场供应充足。”

每天上午11点多,市场“茄子大王”李军会按时卸下一车的茄子,不久之后它们将出现在北京市各大商超的货架上。

“前段时间我们每天的上市量是40吨左右,疫情反弹后,上市量提高到每天60吨。现在疫情防控形势平稳,价格也趋于稳定。”李军说,他在河北等地有2400亩的生产基地,上游的供应没问题。

目前,新发地市场蔬菜上市量维持在1.9万吨左右,水果1.2万吨,供应保持了动态平衡。“无论是疫情出现波动,还是防疫平稳有序,保供始终是我们的第一要务。”张玉玺说。

作为大型批发市场,交易的农副产品来自全国各地,人流量、车流量较大。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新发地市场在入场时执行三项要求:所有人员必须科学佩戴N95口罩;必须持有24小时内有效核酸阴性证明;必须完成第三针疫苗的接种。另外,对重点区域每天进行6次环境消杀,在市场内一共设置了11个核酸检测点,其中有一个24小时的方舱点位。

“根据现在的数据,市场每天的核酸检测人数超1.3万人次。”新发地种植联盟副理事长童伟说,2020年新发地暴发聚集性疫情的惨痛教训,时刻警示着市场中所有人。如此大规模的市场必须把防疫作为重中之重,必须时刻贯彻落实好国家和北京市的各项防疫要求。

2020年暴发的北京新发地聚集性疫情导致了335例确诊病例。从6月13日开始休市到8月15日市场南区重新复市,新发地市场经历了两个多月的休市整顿。

“市场经过30多年的发展,虽然在2003年非典疫情时积累了防疫经验,但是面对新的防疫形势仍然感到捉襟见肘。”童伟介绍,休市2个多月遭受了一定损失,也承受了很大压力。“疫情就像一个‘放大器’,放大了市场的安全隐患和历史问题,集中暴露了市场的经营短板和管理缺陷。”

重启后的新发地市场率先刀刃向内,动了一次“大手术”。

市场复市后推出的第一个重大举措就是个体消费者不能进入市场了。在北京市有关部门指导下,新发地市场执行批零分开政策,取消了市场零售功能,不向个人消费者开放,坚持市场批发属性,告别“散养”状态。与此同时,为保障好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市场外设立了便民菜市场,减少中间环节。

“巨大人流和车流带来了疫情聚集的风险,市场内私搭乱建等历史问题也隐患重重。”张玉玺说,市场不能再是摊大饼一样的发展,要做到精细化。

在新发地市场摸爬滚打了20多年的“洋葱大王”李树全,清晰地感受到市场复市以后的新变化。“市场秩序变得更好了,环境更干净卫生了,整体服务也更暖心了,这些变化让我们踏实多了。”“土豆大王”余功成则表示:“现在改善后的市场环境,不但有利于提升货品档次,还为我们赢得了客户。”

摁下“重启键”的新发地市场加强了上下游产业链条的管理,加快了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步伐。

“上游加强种植基地的建设,下游加强与商超、二级市场的对接,保证物流畅通。”张玉玺说,“打破批发市场的‘抬杆经济’,产品直接从田间地头走向消费端,严格管理品控关口,目前新发地市场与商户合作,在全国建设了300万亩的生产基地,正在积极建立自己的商业品牌发展规模化农业,保证好采购商和消费者的利益。”

此外,新发地市场组建的蔬菜直通车触及将近1000个小区,同期还启动了与快递公司的车队合作,完成一级批发市场到二级批发市场货物的中转,“我们把农产品的整个产业链都跑了一遍,对每个环节有一定的了解。”童伟说。

转型总是在不断探索,有成功也有失败,新发地市场也曾尝试在便民菜站基础上,拓宽供应链组建商超深入社区服务。但是有关人士透露,这一尝试并没有取得突出成效,“我们面对零售的业务还没有充足的经验,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思考怎么立足批发市场,更好触达消费个体。”市场相关负责人说。

“疫情给市场带来了严峻考验。”张玉玺说,近年来,大家正在不断完善市场管理、转变发展思路、推动转型升级,也许未来还会遇到危机和隐患,但筑牢安全防线、紧跟时代步伐的决心不会变。

目前,非接触式的线上业务进入到蓬勃发展阶段,众多市场主体纷纷顺应潮流做出改变,这也是已经涉足电商业务的新发地市场的重要创新方向。

童伟介绍,疫情之下新发地市场线上业务获得了发展的空间,直播带货模式正在迅速成长。

“虽然有的还处在初级阶段,属于简单的网上售卖,但专业化的电商直播机构公司开始出现,这种线上线下大融合或许将成为一种趋势。”童伟说。

“视频能让广大消费者更形象地看到我们农产品的形态,这就是所购即所得,所见即所得。”商户李军说,在市场的带动下,他正在努力学习短视频直播技术,希望能开拓更多供货渠道。

童伟说,目前已经有近100家公司进入新发地市场从事直播带货业务。近期市场会对社区团购、直播带货进行梳理,推动优质的供应商和直播公司进行战略合作,提高产出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积极培育直播生态圈。“把基础网络铺设好,整合好办公环境,可以形成规模效应。”

谈到未来,张玉玺说,农批市场作为农副产品流通主渠道的基础功能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同时,市场也要适应新的需求,满足新的需求,尤其是要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例如,前不久出现的囤购潮让一些商户产生了错误的判断,快速调货导致货物积压的‘滞销卖难’,对商户和原产地造成了经济损失,这就是对于市场信息、消费需求缺乏数据化解构的表现。”

目前,从批发市场的功能来看,从生产端到消费端存在供应量和需求量的不匹配,滞销卖难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新发地市场计划进一步推动数字化、信息化的转型,把产品批发功能提升成商品数据的使用处理功能,将销售服务不确定的信息清晰化,提高货物的流通效率,确保货物供应和产品需求匹配,形成产地发货——物流匹配——交易完成——物流分拣——社区前置仓匹配的闭环模式。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22年 7月 2日
下一篇 2022年 7月 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