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花开始,又回到行花

弘扬国兰文化,传播兰花知识

本人养兰纯粹是从无意的念头下开始的。想当年,我对各种盆景是爱不释手,于是楼顶的平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盆景,但由于我工作性质决定了我没有更多时间照顾,再加上盆景的需水量较大,同时内人对此持反对意见。故盆景水量日渐稀少。但我对什么花花草草就是有兴趣。于是,花鸟市场是我进的次数最多的市场。在95年底的一次闲逛中,从地摊的山民手中用1.5元钱购得一兜蕙兰,回家用废弃的土烧盆装上一般的沙土养了起来。竖年,草来了花,于是赏了花同时也闻了香。怎么,这样的小东西又不要浇什么费,有时近月余不浇水占地又不大,竟然可以赏花闻香。出于好奇,就查找关于兰花的相关知识。96年的时候,可不像现在网络这么先进,查找什么,在网络上都可以如愿,绝大多数资料都是从纸质媒体上获得。于是,我知道了什么兰花的分类,兰花的瓣型理论。难怪有一句什么知识愈多愈反动之说,就是那些一知半解的知识,害得我走上了一条养兰的不归路。

在“从行花开始,又回到行花”里,我用了一句“知识愈多愈反动”,引来兰友发问,我只能说,该兰友可能年少对中国的近代历史了解少了一点,抑或在那个年代里没有切肤之痛。

还是回到主题。

现在回想起来,我的第一次就那么随便发生了。既没有什么崇高的思想境界,也没有什么势利的想法。但有一点,可能与家庭的遗传有关。那就是祖上都有对花花草草的偏爱。

(今天中午没有来点酒什么,故只好下次再述)

有兰友说,怎么搞了半天还没有切入主题?对呀,看来由于忙于是故,写作能力大不如前。

那么何为“行花”?我个人的理解就是那些生长在野地里,数量最多,最普偏的兰花的统称。这点可能不会有疑意吧!不可能先有庭院兰花,而后有野生兰花吧!

那么何为“细花”?我不知道人们喜欢我用什么样的措辞来解释,但不外2种。其一褒义的就是在某种兰花中出类拔萃的变异者;其二就是贬义,是某种兰花的畸形草。我作一个比喻,作为人的一般表象,有一个舌头,如果出现有2个舌头的人,被确认为怪物,可以被大多数人接受。

有了第一次的惊喜,再加上自恃书本上学得的兰花的知识,于是在96年的10月开始陆续购买了几种春兰、蕙兰的下山兰。这样,一直到99年,我养殖的下山春兰、蕙兰大概有近20盆。现在想起来就是那么几年是我养兰最好的时光。那时的兰花非常好养。盆没有使用现在的喇叭口的盆,就用栽什么茶花、月季后弃置的土盆,质料没有使用什么仙土、唐基石等,就使用栽什么茶花、月季后弃置的土混入点燃烧后的煤炭渣,可兰花非常健康,每年的2月开始到4月底有花看,有香闻。同时,我对兰芽有了一定的感受。兰芽,总是那么让每一位养兰人心动,因为,兰芽的出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找到了一种成就感。破土而出的兰芽让我高兴,有小芽出来,意味着自己有养兰的收获,当然,这个收获需要付出一定的劳动。新出土的兰芽,就是一本学习认识兰花的教科书,虽然通过兰芽辩兰种,对兰花品种的鉴赏有一定参考作用,但不一定百断百中,我结合兰草的其他特征,如草型,叶尖,叶甲,筋,纹等,来推断兰草品质的好坏。因此,仔细的观察兰芽的形状,颜色,出芽转色,有无白头是我们养兰人需学习掌握的一门功课。

兰花本是山中草,

还向山中种此花;

尘世纷纷植盆盎,

不如留与伴烟霞。

在那几年,通过上山采兰我验证了野生兰花的一些特性:在产兰区,绝大多数的古老树林,都有地生兰花存在。以杂生混合林盛产。

可随后几年就没有如上的好心境了。上得网来,有大幅的文字介绍什么某人从部队转业后,辞职,专事兰花产业,变成了什么什么万的富翁,好像养兰就是最好的致富途径。某某以兰养兰也腰缠万贯的。同时与养兰相关的产业也大放光彩。

那么,有人就会问,难道你没有受到媒体的影响?也有养兰后有朝一日致富的思念。很可惜,我辜负了那些摇旗呐喊的人的希望,我只是相信人的命天注定。

但,我却受到瓣型理论的影响。

于是我开始追逐瓣型花,也就是细花。

耳后,我收集细花的步伐就没有停止了。我暗暗对自己说,收集齐全市场上流行的细花。我所在的公司在几个主产兰区都有分公司,在重庆,我要我的分公司的朋友收集春剑;芜湖及宁波的朋友收集春兰蕙兰;上海的朋友收集春兰。也许有兰友发问,你这不是变相的受贿吗?可我有我的观点。其一,我每种花我都负费的(尽管不是全额);其二,我对二级公司从来没有其它的要求,就只当是送了点烟酒我吧!

这样,不知不觉中,我拥有了不少铭品。为难区别,我分别做了标签。可问题就出了,我有一天上网查看有关兰花资料后没有下网,我内人上网发现与我相同品名的兰花价格有单株上万的,于是反复责问我,指责我一定会玩物丧志,倾家荡产的。我只是笑,不会的,你平常不也说兰花好吗?有好多是朋友送的。真巧,当天我重庆的朋友来武汉,给我带来了3苗玉海棠,我当时并没有付款。于是内人相信朋友送我。但我感觉内人是给我台阶,她内心明白,由于一段时间的熏陶,她对兰花也感兴趣了,只是不表露而已!

已经有几天没有续了,内心有些对不起的感觉。但由于我工作上的事情较多,需要处理,唯有望兰友们见谅。

我前面所述对细花的追逐,主要是指对传统铭品的追逐。应该来说,对传统铭品的追逐,是每一个养兰人梦寐以求的事情,而从下山兰中培育出新的铭品是对兰花有造诣的养兰人追求的最高境界。追逐铭品是一个得到的路径,过程。而培育新的铭品却是求一个艰难的结果。追逐铭品的过程中,尽管有一定的风险,即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导致引种铭品的失败,但这仅仅是养兰人自己的失败。但我们在此过程中,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享受。而培育新的铭品,却远没有这么简单,在求得新的铭品的诞生中,充满了无数的变数,痛苦和失败时刻伴随左右。但培育出新的铭品对每个养兰人又是一种挑战。当然,这也是一种诱惑。如果成功,那将是多么愉悦的事情啊!除了在精神上的安慰,经济上将有丰厚的回 。可是,现在有一些不学无术之徒,不知道,也不想了解新铭品诞生的艰辛。却看中了其较大的经济价值,不时有所谓的铭品横空出世。同时,我也忠告这些人,铭品是有档可查的,对一个新铭品的出现有一套完整的程序的。你说是铭品没有用的,要权威的机构认定的。你可以骗人一时,可不会长久的。

上面说明的引种,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述说。关于引种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养兰的大家,他要非常详细的说明白这个问题,恐也有非常大的难度。

从上面的简单说明中,可以说,选择传统的原生种较好。但这里有出现了一个问题,都想得到传统草而传统草的发芽率有限。物以稀为贵,除了单株价不菲,再就是单株苗、弱苗较多。常识是只有壮苗并且3-5成族,那么就非常容易养殖。可是理想不等于现实。由于传统铭品资源的限制,利益的驱动,要想引种壮苗是多么奢侈的事情啊!卖家往往是把壮苗留给自己,而把“秋苗”、弱苗让人。

现在一定有人会说,按照你的如上的讲法,引种传统草一般都是弱苗,难得复装;引种返销苗,倒苗的机率很大。那么这么办?难到就放弃引种了吗?

非也!种植兰花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有伟人讲过,发展是硬道理。世界的永恒的主题就是变。就有些主妇们都要改变”下班回家进厨房,吃玩饭后就上床;领了工资存银行,一生只上一张床。”这样的传统。何况兰花这个行当?我们要适应兰花发展的现实。

养兰即是一个技术的问题,同时也是一门艺术。

既然我们的引种不可能完美,那么补救措施只能是用技术。对于养兰的技术应该是依据每个人养殖条件及环境而决定,并且只有从失败中总结出的经验才对自己最有作用。当一个人养殖兰花多年,也就无师自通了。我们知道,宋梅能开出不少于5种的花型,这其中既有一定的植物的变异因素,更多的是养殖技术的问题。而养殖技术的第一关就是使兰花出壮苗,这样才能为上箭开花积蓄足够的营养,为好的开品奠定坚实的基础。其它的养殖技术我就不误导了。至于养兰的艺术性,这是更高深的学问,由于每个人的修养综合素质的差异,其艺术鉴赏水平就不一样。有的人井底之蛙,把一般的花忽悠为“极”、“绝”品,如果该人是无意为之,我等养兰人不好说什么,如果是由于利益的驱动而为之,那就是人品的问题。由于每个人养兰艺术水平的差异他反过来指导他养殖技术。

通过这些年对兰花铭品的追逐,如今对兰花的认知有了新的体会。对于一般的养兰人,养兰只是一种爱好,一种消遣。但它又不同于其它的玩物,人们在愉悦的同时,还可以发现许多人生的哲理。于是,我先前的收集齐全铭品的思念早淡忘了。

兰草,不论是行花还是细花,只是人们为了区分而进行的分类。兰草是有生命的植物,它的存在需要得到人们的应有的尊重和善待。一般的下山草如果通过你细心的呵护,其艺术性也不少。对细花我们已经呵护有加了,对一般的行花我们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就能够维护物种的多样性,才能从多样性中发现特别的个体。失去广泛基础的行花,细花将不细花。脱离广泛群众基础的兰花市场,将是冷清的市场。缺乏人气的网站,将被淘汰。以此共勉!由于本人知识有限,如有错误请行家斧正。另外,由于时间的问题,就此草草结尾。望见谅!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18年 1月 6日
下一篇 2018年 1月 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