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绿色的铆钉

刘晓平 图/傅汝萍

龚爱民

晓平原籍邵阳隆回,从小长在农村,一边读书,一边在牛背上摇曳着少年瑰丽的梦想。高中毕业后回家务农,恢复高考后又通过考场走进大学校园,毕业后便当上了老师,这样的经历不会超过任何人的想象。但一个平凡的人如果天性赋予他始终如一的追求,那么他的生活就会变得非常有意义,他的生命有时就焕发出炫目的光彩。晓平就是这样,他从少年时就梦想当一名诗人、一个作家。20多年前,他从隆回来到张家界,也把少年的梦想带到了张家界。在这里,不仅他的生命扎下根来,他的文学梦也扎下根来。如果要给晓平的文学创作画一张像的话,他自己有一首诗倒是非常合适:

以一个开花的愿望装饰您

以一种不移的衷情依恋您

如一颗绿色的铆钉

把人生铆在您的土地上

……

民间称赞艺术的一句话“慢工出细活”,这用在晓平身上非常合适。看着他那些小若珍珠的诗歌和小品文,以及大若玉盘的篇章,你就能感受到他那不骄不躁、不慌不忙、不疾不徐、不枝不蔓的状态,晓平就是这样,“慢条斯理”地把《奇山异水张家界》写进了中学课本,把诗歌、散文、传记文学等12本专著写了出来。

像晓平这种人,大凡都有一个好脾性,为人诚恳,对事认真,很少有生气的时候。但我遇巧看到过他发火的情形。一天,有外地来的朋友欺骗了他,然后溜之大吉。他知道后非常气愤,想打电话指责朋友,却又打不通手机。他来到我的办公室说给我听,把他的朋友大骂了一通,发泄了一气。这时我发现他的两只眼睛一只睁得忒大,一只眼睛却又非常小,那只向下耷拉的眼皮像青蛙的肚皮样蹦跳着,他这样子非常生动,把我逗笑了。

由此可见,晓平是一个非常诚实本分的人。他说话就是如此,一句是一句,不装噱头,更看不出一点轻狂。与他相处,没有压抑,不需设防,有脚踏实地之感。文如其人,晓平的文字也是简洁质朴,干净透明,不牵丝攀藤,不虚张声势。阐述问题,描摹人事,一点一滴,有条不紊,如行云流水般清新自然,如阳光流泻到鲜花上馨香怡人。虽然手法平实,但字里行间却浮动着灵性和意韵。他的有些篇目可以说是意境深远绵长,内涵力透纸背,如散文《花非花》《两棵树》《千年幽梦》《生命的辉煌》,诗歌《祖国恋》《爱情故事》《十月的乡村》《爱的小屋》等。

文学上的诚实本分,并非形容人软而懦的那层意思,而是一种好的品质。因为持之以恒和厚积薄发才是作文的最好出路,在文学面前,任何投机取巧和卖弄轻狂是不起多大作用的。在这一点上我与晓平的观点很吻合。

晓平说话的调子是普通话,但其中夹杂的一些词语却是乡音,有种吐字不清的感觉,很不好懂。遇到这种情况,就请他重复,一遍、二遍、三遍,他都不厌烦地说给你听。以致他与人说话,有不自觉地把一句话重复一两遍的习惯。曾有一次,我与他一起到他原来工作的单位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谈事,老同事们嗔怪他:“你还是那样说话,普通话不是普通话,外语不是外语。”

我听了,一个人乐不可支地笑起来。我因此感悟到:晓平对故乡、对张家界,他都像“一颗绿色的铆钉”,痴情地爱恋着,并为之倾情讴歌,而他灵魂深处的一些东西,却总是在他身上难以改变。他把身家安居在张家界,却把灵魂的一半扎根在张家界,另一半则留在了故乡。

是啊!没有故乡就没有诗人。晓平是一位很本色的诗人!

——编者)

(刘晓平,1960年生,湖南隆回人,张家界市文联主席,中国作 员,湖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湖南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家获得者。已出版著作12部,作品《奇山异水张家界》入选全国实验中学语文课本。)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16年 9月 17日
下一篇 2016年 9月 2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