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机械元器件产业:培养行业人才是关键

“产业振兴”系列访谈之四

图为精密元器件操作工参加技能比武

说起精密机械元器件,大家可能有点陌生,但我们所用的手表、手机、相机上几乎都有它的存在。精密机械元器件是临安的传统特色产业,主要集聚在昌化地区,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截至2018年年底,全区有精密机械元器件企业50家左右,从业人员3000余人,规上企业去年总产值达15468.7万元。

临安精密机械元器件的发展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据区精密元器件行业 陈经建介绍,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根据国家和浙江省、杭州市的统一布局,在昌化、昌北山区等地兴建一批电子和国防企业,俗称“小三线”工业。其中有上海协作机械厂、国营第9383厂、浙江电子通设备厂、国营第8300厂、杭州无线电二厂等。“当时这些企业培养了许多熟练技术工人和懂市场的管理人员,为昌化精密元器件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陈经建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随着国有大企业相继撤离或改制,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机械加工行业骨干人才,开始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他就是其中之一。

九十年代末,临安精密机械元器件行业兴起。“当时主要为手表生产配件,别看这些企业又小又土,很多瑞士名表里可都有昌化‘游’出去的零件。”陈经建说。

在精密元器件转型发展阶段,资金、技术、人才都是摆在眼前的难题,特别是人才问题。“人才是企业的核心。”陈经建说,培养一个优秀的操作工至少需要3到5年时间,但因为待遇、工种、社会认知等原因,越来越多人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陈经建担心“后继无人”。

在行业 的推动下,我区已经举办过七届精密元器件操作工技能比武。通过技能比赛,选拔出一批优秀操作工给予证书和奖励。陈经建自己也通过校企合作,在昌化职高开设培训班,培养了一批熟练工人。但陈经建认为这还不够。“企业要升级发展,需要员工的工匠精神。然而工匠精神不仅要靠员工提升自我能力,也需要社会认可。”陈经建希望从政府层面为这些耕耘在一线的操作工制定激励机制。

另外,一个行业的兴盛需要龙头企业带头示范,也少不了小微企业共同支撑。陈经建希望政府部门在给予政策扶持的过程中要“雨露均沾”。特别是对小企业,要善于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给予关心支持。“企业就像孩子一样,有了关心呵护才会茁壮成长。”

精密元器件,与其说是产品的零部件,不如说是产品的“骨骼”。无论产品怎么变,“骨骼”还是少不了的。随着电子、通讯、光学、IT数码行业的飞速发展,产品朝着轻、短、小方向发展,需要更加精密的配套器件。企业自身要及时转变思维,跟上市场需求,精密元器件产业发展仍是后劲可期。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19年 7月 21日
下一篇 2019年 7月 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