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的美,生动而低调
她的美掩映在狭长斑驳的巷陌里
回荡在中西交融的建筑里
还沉淀在传统手艺的旧情怀里
在100年前
这曾是福州女子必备的嫁妆
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介绍,清末民初,福州人的嫁妆中开始流行这5样东西:
1、杨桥巷一些作坊的髹漆全牛皮箱;
2、台江小桥头及省府路的藤漆皮枕;
3、三坊七巷大水流湾、小水流湾的“桶石”;
4.“马口”一带作坊的“镜箱”(梳妆箱);
5.南后街一带作坊的花灯、玻璃宫灯。
从一门手艺,感受这座千年古城的魅力——福州藤漆皮枕。
不少“老福州”或许还记得这种藤漆皮枕:以木为骨、以藤为筋、蒙上牛皮、髹漆绘花,摸上去光滑清凉、结实又有弹性。它曾是解放前福州女必备的嫁妆,每一个都要4个匠人经过五六十道繁杂工序才能完成。
1958年福州鼓楼出产漆皮枕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枕近长方形,长宽高分别为35.9厘米、13.3厘米、9.6厘米。整体髹红漆。一侧用蓝彩绘龙吐水纹游于云间,上从左到右横书“地方国营福州鼓楼皮革制品厂”;另一侧绘凤纹、牡丹纹,上从左到右横书“正沙皮假包换一九五八年”。
如今它们早已在市面上绝迹,而在鼓楼区,还有一位坚守这种手艺的老伯,制作着也许是福州最后的一批藤漆皮枕。
现在在福州提起藤漆皮枕,已经几近无人知晓。手艺人金德祥不善于表达情绪,自从60年前的学徒时期开始,他就将自己全部的感情,融入到一只只精美的枕头当中。
那时,金德祥和师兄弟几人共同打理“金福盛老号”,成为了福州当地的名人。
藤漆皮枕制作工艺复杂、用料苛刻、工期很长,从选材到最后的绘制,完全制作好一只皮枕耗时两年。其中还夹杂着藤条的好坏、木料的优劣、漆料的粘度、画工的斟酌,仅仅上好的木料 也需要五年的荫干,才符合金德祥制作皮枕的要求。
所以说藤漆皮枕是枕头,倒不如说是一件工艺品/艺术品。
选材
成品的木材需要用尺丈量、铅笔画线之后进行手工锯短,切好的木料用斧子来修葺形态,做成侧耳。内衬作为龙骨,结合木条作为骨架。
侧耳打孔为卯,龙骨削凸为榫,榫卯接合,寸钉不取。涂上白乳胶,其坚固程度远胜钢钉。
框架做好之后,藤枕的主体部分还差藤条的编织,这一步直接影响到枕头的舒适程度 ,所以要选用上好的安溪藤条。
编藤
年轻的金德祥每个月都会来往安溪至少两次采购藤条,然而最近十年间,因为腿脚不便,再加上安溪早已不生产符合要求的藤条,金德祥就再也没有去过安溪。
在金德祥住处的一楼是小仓库,里面还存有一些十年前的藤条。这些藤条大多干枯 ,不过金德祥还是发明了水泡的方法来对其进行软化。
藤条泡好后,要圈圈缠绕在骨架之上,这是一门需要掌握力度的手艺。金德祥年轻时,花了两年时间掌握这个力度。
枕面
藤条编织好后,需要上牛皮做枕面,为了保证枕头最大的舒适度,金德祥的皮枕选用上好的黄牛肋头层皮,几百斤的黄牛只出一斤头层皮,可以保证几十年的使用时间而不受损。
使用回形针法 一针一线缝好皮面后,撒上细沙,完成翻面,再缝制侧耳,这样一只皮枕已初具形态。
髹漆
“髹漆”是一道重要的工序。髹漆前要调好漆,使用生漆混合桐油白土,能增加漆料粘度,之后仔细上漆,涂抹在枕头的每一处。
待生漆荫干一天后,需要调朱砂、生漆、桐油混合的漆料,再次涂制于皮枕之上,然后用草纸包好置于阴凉处。
藤漆皮枕对环境的要求也十分独特。所以要选在每年3-5月时制作皮枕,这个季节福州气温20多度,适合皮枕荫干,也能使皮枕漆面不易开裂。
绘画
漆面干透后,最后一步是绘画,绘画是保证枕头工艺性的重要条件。
因为师兄弟的离世,75岁时,金德祥自学了中国工笔画。但他年事已高,眼前渐渐模糊的金德祥只能勾勒出简单的山水轮廓,已经无法画出精美的图案了。
画已做完,接下来荫干7天,让漆料变为艳红色,便可使用。
2005年,负责皮面绘画的师兄去世,这让想把藤漆皮枕技艺传承下去的金德祥大受打击,当年学徒,每人一个手艺,如今无人传承。
工艺过于复杂,制作的时间又格外长,导致很少有人会选择藤漆皮枕这门手艺。已经八十多岁的金德祥,怀疑自己没有精力和体力来继续教徒弟制作皮枕了。传承事业也是一步步走向绝境。
慢慢的金德祥也就放弃了传承手艺的心愿,默默制作着属于自己的藤漆皮枕,也是世界上最后一批藤漆皮枕。
每当夜幕降临,金德祥独坐在金福盛牌匾下,想起几十年如白驹过隙般,不免唏嘘一下,金德祥不善于表达,他从未想到自己会成为藤漆皮枕最后的手艺人。但也许只有他自己能够体会:“一生沉浸在一种事物中的美好感觉”。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