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元/斤!这种本地海鲜正大量上市,一上岸就遭疯抢

天气转暖,又到了吃蛤蜊的好时候

小编从城阳红岛街道办获悉,

今年,红岛蛤蜊提前半月上市,

清明节前后,

蛤蜊肉质八九成肥度,

进入大量上市期,

日交易量达100吨。

捕捞:出海4小时满载而归

凌晨3时,红岛街道西大洋码头,捕捞蛤蜊的渔船陆续出港。经过大约半个小时的航行,渔船到达作业区。“开始下网!”随着船长一声令下,船工们忙碌起来,将带着铁耙的巨型网兜抛入海中。渔船再次启动,拖行一段距离后,随着网兜收起蛤蜊被拽上船。

蛤蜊从渔船吊运到车上

交易:蛤蜊一上岸即遭“疯抢”

上午8时,红岛西大洋南码头,前来进货的大货车络绎不绝。“回来了!回来了!”随着商贩手指的方向,满载蛤蜊的渔船陆续靠岸,码头上一时间热闹起来。此时,渔船上的蛤蜊已经装好网兜,船工将吊钩固定在网兜上,随着吊臂的缓慢移动,成兜的蛤蜊离开渔船,经过在海水中反复冲洗,再转移到货车上。

商贩堆积采购的蛤蜊

商贩爬上车斗,用力扯动网兜,随着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蛤蜊应声“流”了出来,在车斗内堆起“小山”。随着蛤蜊上岸,等候多时的商贩一下子聚拢过来。“往这里装,多装一点!”“好了,好了,给我留一些!”一时间,铁锨声、叫喊声夹杂在一起,不到半个小时,满满一网兜蛤蜊被瓜分完毕。

门道:有些蛤蜊越小越肥

每年3月份开始,随着天气转暖,红岛蛤蜊逐渐增肥。“清明”过后,蛤蜊开始大量上市,五一前后进入交易高峰。过了10月份,随着气温下降,蛤蜊的肥度开始降低,交易量就会逐渐减少。因此“清明”时节是红岛蛤蜊从上市到大量上市的分水岭。

蛤蜊上岸前先要经过海水冲洗

“从事蛤蜊养殖这么多年,这种情况近20年还是头一次出现!”赵宇昌欣喜地说,以往养殖户都是放苗,等蛤蜊长大了再捕捞上市。今年,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纷纷发现,自然苗长成的蛤蜊多了,而且在部分养殖区域,占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这可能与水质改善和气候有关。因此,总体上今年蛤蜊丰收了。

同时,今年蛤蜊上市时间较早,提前了约半个月,渔民推测这与今年气温偏高有关,气温高则水中微生物丰富,而微生物正是蛤蜊生长的食物。渔民称,蛤蜊的产量与气候、生长环境、降水量等诸多因素有关。今年蛤蜊肥得早,质量好的蛤蜊已达八九成肥,而往年达到这个肥度要到五一前后。

红岛蛤蜊肉质达八九成肥

批发价每斤2.5元至4.4元为何差别这么大?对此养殖户和商贩都有清晰的认识。“别看这些蛤蜊个头大,但肉质偏瘦,口感就差了些。”一名商贩指着一辆车上的蛤蜊解释道,看外表就知道,这些是两年生的蛤蜊,外壳比较厚,只有五六成肥,批发价每斤只有2.5元,到了零售市场价格也上不去。而很多一年生的蛤蜊,虽然个头较小,但皮薄肉多,已达到八九成肥度,肉质比较鲜美,批发价4元以上供不应求。

商贩:销售回暖一天卖掉200斤

随着天气转暖各种小海鲜在码头交易

“价格上,质量好、个头大的红岛蛤蜊每斤卖到7.5元,稍小一点的13元两斤,比去年同期价格要高,但并不愁卖。”商贩说,令人高兴的是,前期,受疫情影响,居民出门买菜的人少,每天的销售量不足去年同期的一半。随着清明节的临近,加上疫情得到控制,市场上人气越来越多,销售量开始猛增,一天下来,仅自己一个摊位就卖出200多斤蛤蜊。

行情:日交易百吨“五一”后达高峰

商贩分装采购的蛤蜊

在古代,清明时节是渔民准备出海的日子,这个时候也是很多小海鲜肉质鲜美的时候。随着“清明”的临近,红岛蛤蜊也进入大量上市期。据统计,目前蛤蜊的日交易量已达百吨,越来越接近去年同期的交易量。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以及蛤蜊的捕捞量加大,“五一”过后蛤蜊交易将达到高峰,每天交易最高可达200吨。

怎么辨别红岛蛤蜊

一起来看

红岛渔民说,虽然东北蛤蜊和红岛蛤蜊都是一个品种,但味道和外观上有很大的区别。看花色,两地蛤蜊都是杂色,东北蛤蜊色泽较重,且黑皮多,一般皮较厚,个头比红岛蛤蜊略大,而红岛蛤蜊多为浅花色,皮薄;尝味道,煮熟后,红岛蛤蜊肉比较饱满,口感鲜嫩,几乎没有沙子,而东北蛤蜊肉小,鲜味不足;观汤汁,红岛蛤蜊水煮后汤汁呈乳白色,而东北蛤蜊水煮后汤汁呈清水状。

(配图)

“市民在购买红岛蛤蜊时,往往喜欢挑选个头小的。”渔民说,这也有一定道理,因为个头大的红岛蛤蜊很多都是养殖池里头年剩下的,不仅外壳厚,鲜美度上也会大打折扣。

喜欢吃蛤蜊的朋友们,

赶紧尝鲜走起喽~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20年 2月 19日
下一篇 2020年 4月 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