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效益初显,老百姓夜里睡得安稳了
水阳江中下游地区水系复杂,相互交错,出口受长江水位顶托,是防洪形势相对薄弱的地区。10月15日,南京市高淳区水阳江干流左岸(小蔡河-乌溪河段)堤防加固工程顺利通过完工验收。
“项目实施前,这里许多老房子就建在护坡上,安全隐患大,甚至存在堤防断面不达标、迎水面背水面坡比不够、堤顶道路过窄等防汛短板。”该工程项目现场负责人李巨祥回忆道,该项目于2020年10月正式开工,总投资近2.4亿元,通过加高培厚堤防,全面提升了河段防洪能力,目前已完工投入使用,今年汛期运行情况良好。
泗洪县境内的溧河洼有“洪水走廊”之称,是洪泽湖流域重要的行洪通道。2018年8月中下旬,溧河洼上游地区出现强降雨,开闸泄洪后洪水快速下泄,导致溧河洼沿线多处洼地倒灌被淹,造成严重损失。
“灾情发生后,总投资2.15亿元的溧河洼灾后重建应急治理工程迅速启动。河道底宽由原来的80米宽拓宽至270-350米,河道行洪排涝能力大大提升,显著提升了区域整体防洪减灾能力。”该工程建设处副主任赵振江介绍,2020年主汛期前,大寨河闸站完成了水下工程并投入运行,截至目前,汛期开机排涝32次,累计排除涝水约900万立方米,有力保证了大寨河片区防洪排涝安全,效益显著。
“遇到恶劣天气,夜里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家住宿迁市泗洪县青阳街道洪桥社区的市民白先生感慨道,“以前基本上每年都发大水,2018年8月,附近4个小区近2万人都在水里泡了五六天,我所在的小区内部水位有四五十公分高。自从大寨河闸站建成后,无论下暴雨还是上游排水,都能高枕无忧了。”
省水利工程建设局局长蔡勇介绍,2021年全省水利重点工程建设任务132亿元,水利部门围绕全年建设任务,建立重大项目协调机制,强化部门间沟通协调,落实建设资金,及时办理用地、环评、航评等前置要件;同时在项目推进上明确时间节点,确保项目建设迅速推进。
引江济太加速,江湖畅流腾碧波
位于镇江市丹阳界牌镇境内的界牌枢纽工程,是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与长江交汇处的主要控制建筑物,能够输送引江清水进入湖西地区腹部、太湖,将湖西地区洪水北排长江,维持新孟河通航功能,对保障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发挥改善水环境、提高防洪除涝标准和增强水资源配置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界牌枢纽是整个新孟河的‘龙头’。”
“奔牛水利枢纽工程任务为防洪、引水、排涝和通航,目前主体工程已完成并发挥效益,整个工程进入扫尾阶段,预计12月底完工验收。”江苏省新孟河奔牛枢纽工程建设处主任王建介绍,该水利枢纽2018年5月开工,建成后将改善太湖和湖西地区水环境,提高流域和区域的防洪排涝标准,同时继续保持京杭运河和新孟河的航运能力。
随着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的实施,江苏的“水上明珠”——太湖将再增加一条“透析”通道,太湖流域“三引二排”调水新格局基本形成,换水周期将从309天缩短为180天,太湖与长江畅引畅排、重现万顷碧波的蓝图正逐步走向现实。
融入绿水青山,助推乡村振兴
深秋时节,走进常州市武进区永安河,只见水生植物亭亭玉立,彩色步道蜿蜒幽长,党史文化长廊、党建主题雕塑等红色元素巧妙穿插,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把水利工程融入绿水青山,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百姓生活。
“以前永安河就是一条臭水沟,四周没有路,杂草、垃圾遍地。改造后,我们附近居民有了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今年60岁的南通市民恽全海,在距离永安河两三百米远的南田家园小区已经生活了10多年,他直言,永安河的变化可谓是天壤之别,傍晚来这儿散步的居民一波接着一波。
永安河的“焕颜新生”是全省水利重大项目改善水环境的一个缩影。在泰州,南官河从工业密布的通航河道蝶变为游客喜爱的景观河道,两岸风光迤逦,宛如一个天然氧吧;在宿迁,曾经满是荒地滩涂的黄河故道“变身”绿色水美生态廊道、富民增收经济廊道、城乡一体示范廊道、文旅融合展示廊道……与此同时,水利重大项目还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大桥一通,黄金万两”的美好愿景,让兴化市兴东镇巾荡村村民陆忠群对巾荡大桥的建设进度非常关心,每天早晚都雷打不动要来桥上看看。“之前村里出资建设了一座4米宽的小桥,会车时经常有人在桥上吵架。新建的巾荡大桥路面拓宽一倍多,有9.6米,公交车也能开上桥了,以后去外面就方便了。这座桥是‘便民桥’,更是我们的‘致富桥’。”陆忠群说。
据兴化市水利局规划建设科科长冯小勇介绍,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兴化市境内工程是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巾荡大桥是该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之一。“项目的实施,改善了我市西北部水陆交通条件,特别是建设中的几座跨河桥梁,桥梁路面是按等级公路的标准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对外出行条件,给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我们持续高强度投入水利建设,实现了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推动了河湖生态的转折性变化。”省水利厅厅长陈杰表示,下一步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率先走出一条江苏特色水利现代化之路,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添活力,为全国水利事业发展探好路。
图片:洪叶/摄、受访者提供
新华日 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
ID:jrtt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