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南岸每天都在变得更好、更宜居:家门口的公园建起来了、周边的停车场更多了、周围的如厕环境变干净了……
近年来,南岸区通过抓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品质提升工程、闲置地改造、景观绿化提升等,不断提升辖区的居住品质,让居住在南岸的市民感受到更加宜居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幸福生活指数。
抓基础设施建设
让生活更加方便
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宜居指数。2021年,南岸区将解决群众停车难问题与治理已征待建地块脏乱差的城市顽疾相结合,通过盘活城市闲置土地、储备土地等土地资源,以财政小投入撬动社会资本大投入,建设小微停车场42个,新增停车位3209个,在缓解老旧小区、学校、医院、商圈等“四老区域”停车难问题方面取得较大成效。
南坪街道利用闲置空地打造停车场
值得一提的是,南岸区还将临时停车场建设管理项目纳入首批“城市机会清单”对外发布,采取“财政投入+社会资本参与”模式缓解资金压力,累计吸引社会资金1900万元,推动71处临时停车场建设。现已建成临时停车场45个,新增停车位3600个。临时停车场统一执行政府指导价格,部分老旧小区居民可享受月租减半优惠。此外,充分考虑市民出行需求,在学校、商圈、餐饮集中区域等地规划摩托车位103处,增设限时、临时停车位126个。
区城市管理局还针对“停车难、停车乱”问题开展了专项攻坚行动。着力提升停车智慧化管理水平,打造智慧停车大数据服务平台,联合人民出行、哈啰单车,在城南家园公租房小区周边,划定试点区域引入FRID(射频识别系统)及蓝牙道钉设备,做到“一钉一车”感应停放,不断提升居民出行的便捷度。
抓城区环境改善
让生活更加安逸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是很多人期望的生活愿景,也是市民美好生活的佐证。
在原本脏乱差、闲置的地块上面,南岸区充分考虑群众需求,因地制宜制定改造更新方案,打造一个个可供居民群众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在改善城区生态景观质量中,南岸区利用城区中的各种小型绿地、边角地、闲置地、街心花园等空间,计划打造30余个口袋公园,规模约11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完成了海棠烟雨、双拥、回龙、风临等27个口袋公园的建设。
风临路口袋公园
“现在我们没事就来这边走一走,小孙子特别喜欢来这边玩儿,说这里跟游乐园一样。”家住铜元局金辉花样派的李阿姨就对家门口的口袋公园赞不绝口。李阿姨说,以前孙子隔三差五就嚷着要去游乐园玩耍,自从家门口这个口袋公园修好以后,孙子天天都想往这里跑,“这个公园颜色洋气,小娃儿很喜欢!”
口袋公园如此得民心,还在于南岸区在为民办实事上的“用心”。据悉,南岸区在口袋公园建设前期充分开展调研,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多维度征求群众意见,做到“同参与、同规划、同建设”,共建家门口的公园。同时邀请重庆市风景园林规划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四川美术学院等国内知名设计机构对口袋公园进行专业设计。口袋公园的建设也以“绿色、共享、民生”为核心理念,围绕群众需求、因地制宜,重塑场地空间结构,增设休憩健身设施,拓展日常活动场地;提炼本地文化特色,结合艺术手法,打造个性化的小品设施;梳理乔灌层次,增补花境植物,优化植物景观效果;改善景观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特色鲜明、功能复合、宜赏宜游的绿色共享空间,让城区处处皆花园,花园处处皆美景。
下一步,南岸区将进一步发挥区域和区位优势,提炼本地特色,围绕群众需求,拓展市民日常活动空间,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街头绿地品质,建设绿色生态、四季有景、活力共享的花园城区。
抓城市细节
让生活更加美好
“整修过后的厕所干净、整洁、没有臭味,有冲水马桶、隔间、电灯,地面还重新铺设了防滑瓷砖,真的觉得太幸福了。”家住上新街前进村的居民廖佩佩高兴地说,终于告别以前厕所脏乱差、没人管理、气味难闻的尴尬困境了。按照城市更新品质提升“七个优化”重点工作和重点民生实事工作要求,立足于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出发点,2021年,全区共有市政公厕201座,区城市管理局完成了95座市政公厕的改造,为群众提供更安全、更舒适、更方便的如厕环境。
“厕所不是小事情,它是关系民生的大事情。我们要坚持把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导向,以科学的手段提高卫生间利用率,以为民的理念用心提升改造,进一步缓解群众如厕难题。”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南岸区计划在年底将33座公厕纳入智慧环卫管理平台,有效改善南岸区厕所环境,不断提升市民的满意度。
随着“公厕改造”的持续深入,现在走进一些老旧小区,会发现曾经年久失修破旧不堪的公厕,如今都已焕然一新或是正在改造中,无论从外观还是内部装饰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方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
“虽然只是些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却让我们感受到了城市品质提升的美好,也让我们的幸福指数爆棚。”市民们都说,生活在南岸,感觉越来越安逸,越来越方便,也越来越幸福!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