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连接钢轨与枕木的零配件
将“摘帽”后的螺丝杆拧入枕木
在改道工具的作用下
缓缓移动钢轨至标准轨距
固定两侧
复位原连接零配件
一处改道作业完成
用时仅需5至10分钟
快速高效都是一个人完成
……
他,就是杜广厦,石家庄工务段石太直通车间综合维修工区副工长,29岁,平时喜欢动脑筋,琢磨事儿。把生产作业中的一个个“拦路虎”变为技改成果,是他的绝活儿,“在我眼里,困难就意味着挑战,战胜困难最有成就感!”
石济客专线路精调期间,上行线10.2公里处的轨道旁,杜广厦和工友们正在试验将自制的“摘帽”螺丝杆用作特殊改道器的作业效果。这一试验,不但轻松解决了既有连接零配件无法满足轨距精度要求的难题,还提高了近两倍的工作效率,完美的成效让围观的职工们拍手称绝。
自工区接到精调任务以来,最棘手的“活儿”就数测试枕木上螺栓的扭力矩(即:松紧度)了。管内线路全长70多公里,约50万个螺栓,完全使用人力测试,一个半月内必须完成。
如用专业的测试扳手,每测试一个需要1至2分钟,耗时费力,效率极低,恐怕无法按时“交差”,大伙儿一时犯了难。“能不能用一件方便操作的物件来代替扳手呢?”杜广厦边琢磨边拿起扳手试验、观察:螺栓松紧度达标的状态下,弹条下颌与钢轨之间的缝隙是0.5至1毫米。那反推过来,只要缝隙能达到这一间距标准,岂不意味着螺栓松紧度刚好也是达标的吗?将测力量改为测距离,不就容易多了吗?
“成!”
杜广厦立即兴奋起来,赶紧召唤大家商议。刚才还皱着眉头的工友们,听到这个省时省力的法子,立马来了精神。
用什么作测量距离的工具呢?大家纷纷献计。最终选定把方便搜集、规格统一的扑克牌作为测距“利器”。反复试验后,他们还总结出“缝隙一张牌可塞入、三张牌不可塞入时,螺栓松紧度即达标”的测试规律。
按照这个法子,职工们仅需动动手指,轻取几张纸牌,数秒内即可完成一次测试,精准又高效。让用惯了扳手的职工们直呼“给力”,这一技改成果,成了大家的“掌中宝”。
由于工作突出,杜广厦被抽调到高速技术科负责石济客运专线曲线精调方案设计。成功“拿下”这次设计,是杜广厦最得意的“战役”。
为保证动车组转弯时的高速平稳,曲线(即:线路弯道)需要做成整体圆顺、一股钢轨比另一股钢轨略高的线型。杜广厦负责计算并精准地设计出曲线中每一小段的调整数据。短的曲线需要设计几十个点、长的需要设计上百个点的调整方案。一个数据失误,就可能造成精调作业班数十人的返工。
“年轻时能赶上一次高速铁路的精调,是自己的幸运,不拼哪来的收获?”那段时间,杜广厦满负荷运转,白天悉心研究图纸、计算尺寸,晚上修改细节、汇总资料,一天至少工作十几个小时。最终,凭着顽强的毅力和过硬的技术,保证了76条曲线精调方案、5000多个点的设计数据精准无误。
今年2月,石济客专迎来的它的第一个春运。针对春运中,道岔部位设备动态误差多发,容易引起列车晃动的问题,杜广厦查资料、请教专家,并大胆制作方案现场尝试,终于掌握了道岔高低不良、轨距不良等病害的数据图纸表现形式,为准确制定作业方案,快速消灭晃车病害提供了依据。
他先后参与解决了“宽枕板地段精准起道”、“道岔辊轮位置调整”、“无砟轨道精调作业流程”等20余项技术难题,保证了石济客运专线的顺利开通和安全运营。
奖 状
杜广厦
不畏艰难,不惧挑战,频频超越自我,点亮技艺之光。先后荣获“全路技术能手”、“全路青年岗位能手”、集团公司“党员技术能手”、“尼红式”青年等荣誉称号。
特发此证,以资鼓励!
文案:北京铁道 靳 丹
石家庄工务段 郭鹏飞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