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湖四海浦江人⑦丨黄芬华:乡音不改 乡情难忘

【编者按】浦江,一方不断创造发展奇迹的热土,一代又一代的浦江人离开故乡,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水滴石穿的韧劲,奔腾不息的力量,扬名于五湖四海。今年的10月4日—6日,浦江将召开首届乡贤大会,与在外的游子们一起共绘美好愿景。从今日起,浙江新闻客户端将推出系列 道《五湖四海浦江人》。

黄芬华,1924年生于黄宅镇新华村,长期从事教育事业。

今年九十六岁的的黄芬华住在上海,面容慈祥、精神矍铄、身体健朗,聊天过程中耳聪目明。黄芬华老人有六个子女,因家教有关,家族凝聚力很强。不论子女从事何种职业,身在何处,母亲在哪儿,家就在哪儿。每到佳节,工作在外的孩子们会身聚一起,其乐融融。

难忘的故乡记忆

黄芬华老人虽然已经离开浦江八十多年,但她仍能说一口地道的浦江话。家乡话就像一个密码,打开心中关于故乡的记忆。

“我老家是新店(新华村),爸爸是开店的,大家都叫他‘壬老板’。”1924年,黄芬华出生在黄宅镇新华村。她的父亲黄遵壬出身贫寒,艰苦创业,从肩挑运货、设摊售卖到开店经营,与兄弟合力创办“黄万盛”百货商店,因重情义讲信用,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那时候,每逢集日,农民从四面八方赶来,上街置办生活必需品,老市街里人潮涌动,热闹非凡。除了热闹的黄宅市,古城小学、大小两个祠堂、下店村的老车站等都成了她记忆里的鲜活符号。她说,黄宅肉馄饨、冰木莲这些美食,都是难忘的浦江味道,现在想起来都口水直流。

“作为黄宅人,该去爬一爬官岩山啊。”令她印象最深的还有官岩山,她曾多次登上山顶,俯瞰浦江盆地,阡陌交通、村镇屋舍以及烟村秀色尽收眼底,浦阳江有如白蟒扑面而来。

背井离乡,躲避战祸

然而,黄芬华对于老家的美好记忆全部停留在十四岁之前。

1937年,因为日军全面入侵,黄芬华一家不得不背井离乡,躲避战祸。家人带着她从浙江一路逃到四川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再由万县几经辗转,最后溯江而上落脚重庆市区。

国难当头,大后方的生活很不安稳,日机隔三岔五来狂轰滥炸,老百姓一日三惊。空袭最频繁时,她一家人曾两天徒步五十多公里,从市区走到北碚躲避,当时的艰难可见一斑。

幼年的苦痛在她身上留下深刻的印记,好在生性乐观豁达,颠沛、惊恐的日子反倒砥砺了她坚韧的性格,后来不管面对什么波折,总能保持一份从容与淡定。

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芬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也在食品厂当过一段时间的包糖工。

当时,夫妻两人养育六个儿女,生活并不宽裕,但她总是想方设法给孩子们带来惊喜。软糯筋道的米筛爬、皮薄馅多的麦饼,在那个物质贫瘠的年代, 让孩子们回味无穷。

因为夫妻俩是双职工,下班都很晚,小孩放学后无人管束。如何让孩子们独立?为此黄芬华立了一条家规:六个孩子轮流当“班长”,负责组织指挥打水扫地、做饭烧菜。“我们不管谁当‘班长’,都俨然一个小大人,做得煞有介事,很是认真。”黄奇帆每每回忆起当时的种种,仍然倍感温馨。她用这种质朴而管用的方式,让孩子们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

对于儿子黄兆强来说,最怀念的还是童年与母亲一起读书的那段岁月。黄芬华从小教育孩子们多读书,但从来不强迫,而是选择和他们一起读书。“我四岁的时候就接触《封神演义》,竖排的,花了半年多才看完。”黄兆强回忆,小时候,每逢周末,母亲会借书回家,和他们一起阅读,四大名著,大仲马、小仲马、巴尔扎克、雨果的小说,普希金的诗集,溥仪的《我的前半生》,再到金庸、古龙、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古今中外,无所不读。

母亲的言传身教,让黄兆强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使得他思想深刻、见解独到。如今,黄兆强已成为上海文创产业界领军人物,现任上海市创意产业 会长。同黄奇帆和黄兆强一样,黄芬华的子女或从政,或经商,或在企业工作,个个都有相应的成就。

捐资造桥,造福乡里

上世纪八十年代,黄芬华的丈夫退休后,回到诸暨市璜山乡,办了一家螺帽厂,并带动全乡建起几十家的螺帽厂,形成一个产业。夫妻俩乐善好施,不仅带领乡人致富,还捐资造桥,造福乡里。

1992年,丈夫因车祸不幸去世。68岁的黄芬华料理完后事,一个人扛起经营管理的担子。几年下来,螺帽厂不仅没有垮掉,经营效益反而越来越好。

后来,子女担心她的身体,黄芬华才卖了工厂,回到上海,过起退休生活。

胸中意向点染成画

或许是浦江人骨子里就有书画的优良基因,黄芬华82岁时,拾起画笔,和几个老友学花鸟画。没想到这一学,就再也放不下了。从此以后,几乎每天雷打不动,她六点准时起床,洗漱完毕,铺纸研墨,挥毫作画。

85岁以后,黄芬华的技法逐渐娴熟,画作也日渐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其画作取材相当广泛,工笔、写意兼为,鸣鹤、山鹰、雏燕、鹦鹉均栩栩如生,春花满园、夏日荷塘、秋色蟹肥、冬寒栖禽,都各有神韵。四时景象信手拈来,胸中意向点染成画,自有一份沉稳从容和童心童趣。高龄学画本为消遣养性,不求有多高的水平,但不少懂画之人看过她的画作,惊讶称奇,从构图、笔法、墨色、气韵、意境等方面给与很高的评价。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19年 9月 8日
下一篇 2019年 9月 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