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机的安装及拆除

第一章 立塔

1.1 引言

安装前应熟读本章说明,以便正确迅速架设塔机。

1.2 立塔的注意事项

1.2.1 塔机安装工作时,塔机最高处风速不大于 14m/s;

1.2.2 必须遵循立塔程序;

1.2.3 达到可顶升加节的位置前,需根据(表 1-1)选用一台合适的汽车吊。

1.2.4 塔机各部件所有可拆的销轴,塔身、回转支承的连接螺栓、螺母均是专用特制零

件,用户不得随意代换;

1.2.5 必须安装并使用保护和安全措施,如扶梯、平台、护栏等;

1.2.6 必须根据起重臂臂长,正确确定平衡重块数量(见有关章节),在安装起重臂之

前,必须先在平衡臂上安装一块重量 2.25t 的平衡重,注意严禁超过此数量;

1.2.7 装好起重臂后,平衡臂上未装够规定的平衡重前,严禁起重臂吊载;

1.2.8 塔机在施工现场的安装位置,应确保其最大旋转部分与周围建筑物之间的距离

不小于 1.5m,塔机任何部位与架空输电线的安全距离应符合表 1-2 的规定;

1.2.9 准备辅助吊装设备、枕木、索具、绳扣等常用工具;

1.2.10 塔机安装场地的参考尺寸(见图 1.2-1);

1.2.11 顶升前,应将小车开到规定的顶升平衡位置,起重臂转到引进横梁的正前方,然

后用回转制动器将塔机的回转锁紧;

1.2.12 顶升过程中,严禁旋转起重臂或开动小车以及使吊钩起升或放下。

1.3 塔机的总体布置

1.3.1 独立式主要组件装配关系,支腿固定独立式塔机起升高度40.5m, 底架固定独立式塔机起升高度是 40.8m,可采用二倍率或四倍率钢丝绳起吊重物,塔身标准节为方钢管结构,塔身(或底架)下部与基础相连。在下支座下端是爬升套架,环绕在塔身四周,顶升机构可顶起塔身上部结构和爬升套架,引进标准节,升高塔机的高度。

1.3.2 附着式

TC6010-6 独立式塔机的最大起升高度为 40.5m。 若起升高度要超过 40.5m,必须用附着装置对塔身进行附着加固。附着式塔机的最大起升高度为 220m. 工作高度 220m时,需要若干层附着装置。附着时,要求塔身中心距建筑物 3.5m,如实际工程有变化,请与本公司联系设计非标附着装置。 1.3.2.1 和 1.3.2.2 考虑到施工要求与塔身、附着架的受力,规定了附着架与基础平面距离、附着架之间距离以及附着架以上悬高的极限值。1.3.2.3( 图 1.3-4)既能满足一般的施工要求,又能较经济的配置附着架,降低塔机的使用成本。

1.3.2.1 第一道附着(见图 1.3-2)

(1) 附着架以下的塔身高度 h1(支腿固定式含基节高度、底架固定式含基础节Ⅰ基础节Ⅱ高度)18(m) ≤ h1 ≤31(m)即第一道附着架以下的塔身节数 n1 为:6.4 ≤n1≤ 11.1

(2) 附着架以上塔身悬高 h0:h0≤36.55(m)即附着架以上塔身节数:n0≤12.5 图 1.3-2

1.3.2.2 第二道或第二道以上附着(1.3-3 )

(1) 两道附着架之间的距离 h2:15(m) ≤ h2 ≤25.2.(m)即两道附着架之间的塔身节数 n2 为:5.4≤n2≤9.3

(2) 附着架以上塔身节的高度 h0:工作高度 h≤100m 时,与 1.3.2.1 中 h0 的一致.工作高度 h>100m 时,至少少加一节,即附着架以上塔身节数:n0≤11.5

第一次附着后,附着架以上塔身悬出段≤36.55m,塔机最大工作高度≤68.5m,使用 24 个塔身标准节,其中包括 1 个固定基节 EQ 和 23 个标准节 EQ7。

第二次附着后, 附着架以上塔身悬出段≤36.55m,塔机最大工作高度≤93.7m,使用 33 个塔身标准节,其中包括 1 个固定基节 EQ 和 32 个标准节 EQ7。

第三次附着后, 附着架以上塔身悬出段≤33.75m,塔机最大工作高度≤116.1m,使用 41 个塔身标准节,其中包括 1 个固定基节 EQ 和 40 个标准节 EQ7。

第四次附着后, 附着架以上塔身悬出段≤33.75m,塔机最大工作高度≤141.3m,使用 50 个塔身标准节,其中包括 1 个固定基节 EQ 和 49 个标准节 EQ7。

第五次附着后, 附着架以上塔身悬出段≤30.95m,塔机最大工作高度≤163.7m,使用 58 个塔身标准节,其中包括 1 个固定基节 EQ 和 57 个标准节 EQ7。

第六次附着后, 附着架以上塔身悬出段≤28.15m,塔机最大工作高度≤183.3m,使用 65 个塔身标准节,其中包括 1 个固定基节 EQ 和 64 标准节 EQ7。

第七次附着后, 附着架以上塔身悬出段≤28.15m,塔机最大工作高度≤202.9m,使用 72 个塔身标准节,其中包括 1 个固定基节 EQ 和 71 标准节 EQ7。

第八次附着后, 附着架以上塔身悬出段≤25.35m,塔机最大工作高度≤220m,使用 78 个塔身标准节,其中包括 1 个固定基节 EQ 和 77 标准节 EQ7。

1.3.2.4 底架固定附着式附着架数量最少的附着方式(1.3-4)

第一次附着后,附着架以上塔身悬出段≤36.55m,塔机最大工作高度≤68. 5m,使用 22 个塔身标准节。

第二次附着后, 附着架以上塔身悬出段≤36.55m,塔机最大工作高度≤93.7m,使用 31 个塔身标准节。

第三次附着后, 附着架以上塔身悬出段≤33.75m,塔机最大工作高度≤116.1m,使用 39 个塔身标准节。

第四次附着后, 附着架以上塔身悬出段≤33.75m,塔机最大工作高度≤141.3m,使用 48 个塔身标准节。

第五次附着后, 附着架以上塔身悬出段≤30.95m,塔机最大工作高度≤163.7m,使用 56 个塔身标准节。

第六次附着后, 附着架以上塔身悬出段≤28.15m,塔机最大工作高度≤183.3m,使用 63 个塔身标准节。

第七次附着后, 附着架以上塔身悬出段≤28.15m,塔机最大工作高度≤202.9m,使用 70 个塔身标准节。

第八次附着后, 附着架以上塔身悬出段≤25.35m,塔机最大工作高度≤220m,使用 76 个塔身标准节。

1.4 固定基础及平衡重

1.4.1 支腿固定式基础载荷(表 1-3、图 1.4-1)

1.4.2 预埋支腿固定基础(图 1.4-2)

采用整体钢筋混凝土基础,对基础的基本要求如下:

1.4.2.1 混凝土强度等级C35.基础土质要求坚固牢实,且承压力不小于表1-4的规定;

1.4.2.2 混凝土基础的深度应大于1000mm;

1.4.2.3 固定支腿上表面应校水平,平面度误差为1/500。

1.4.3 固定支腿的安装

固定支腿的安装十分重要,请参考以下程序施工:

1.4.3.1 将 4 只固定支腿与预埋支腿固定基节 EQ 用 12 件 10.9 级高强螺栓装配在一

起;

1.4.3.2 为了便于施工,当钢筋捆扎到一定程度时,将装配好的固定支腿和预埋支腿固

定基节 EQ 整体吊入钢筋网内;

1.4.3.3 固定支腿周围的钢筋数量不得减少和切断;

1.4.3.4 主筋通过支腿有困难时,允许主筋避让;

1.4.3.5 吊起装配好的固定支腿和预埋支腿固定基节 EQ 整体,浇注砼。在预埋支腿固定基节 EQ 的两个方向中心线上挂铅垂线,保证预埋后预埋支腿固定基节 EQ5 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垂直度≤1.5/1000;

1.4.3.6 固定支腿周围混凝土充填率必须达到 95%以上;

1.4.3.7 安装示意图见图 1.4-3。

注意:

1 固定支腿受力最大,应由生产厂配套,否则一切责任自负;

2 固定支腿只能使用一次,不许从基础中挖出来重新使用。

1.4.4 预埋螺栓固定基础(图 1.4-4)

采用整体钢筋混凝土基础,对基础的基本要求如下:

1 基础开挖至老土(基础承载力必须达到表 1-4 中要求)找平,回填 100mm 左右卵石夯实,周边配模或砌砖后再行编筋浇注混凝土,基础周围地面低于混凝土表面 100mm 以上以利排水,周边配模,拆模以后回填卵石。

2 垫板下砼填充率>95%,四垫板上平面保证水平,垫板允许嵌入砼内 5~6mm。

3 四组地脚螺栓(16 根)相对位置必须准确,组装后必须保证地脚螺栓孔的对角线误差不大于2mm,确保固定基节的安装。

4 允许在固定基节与垫板之间加垫片,垫片面积必须大于垫板面积的 90%,且每个支腿下面最多只能加两块垫片,确保固定基节的安装后的水平度小于 1/750,其中心线与水平面垂直度误差为1.5/1000 。

5 钢筋需与基础底筋相连。

基础的承载力、尺寸 L 及钢筋布置参见表 1-3、表 1-4 的要求。

注意:

拧紧地脚螺栓时,不许用大锤敲打扳手。

地脚螺栓只能使用一次,不许挖出来重新使用。因地脚螺栓为重要受力件,我们建议用户到塔机制造商处购买。用户制作地脚螺栓时,一定要符合图纸要求,由用户自制的地脚螺栓所引发的一切事故,我公司概不负责。

1.4.5 底架固定式的基础

1.4.5.1 地基基础

底架固定式塔机的地基基础是保证塔机安全使用的必要条件,该基础采用四块整体钢筋混凝土基础,对基础的基本要求如下:

1) 混凝土强度等级 c35。基础下土质应坚固牢实,承压力不小于图 1.4-5 规定,混凝土养护期大于 15 天。

2) 混凝土基础的深度应大于 800mm。

3) 凝土基础与底梁接触表面应校水平,四块垫板平面度误差为 1/750。

4) 四个块基础中心连线的中间挖 1300mm×1300mm 深 800mm 的坑,便于底梁安装。

5) 四块垫板相对位置必须准确,以保证底架的地脚螺栓安装。

6) 在底架基础节两个方向的中心线上挂铅垂线,保证安装后底架基础节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垂直度≤1.5/1000。

7) 四块垫板周围混凝土充填率必须达 95%以上。

1.4.6 平衡重

平衡重共有三种规格,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浇注成形,具体外形尺寸参见图

1.4-6a 及图 1.4-6b。对平衡重的基本要求如下

1.4.6.1 用混凝土浇注成形后称重,重量允差 2%,砼标号不低于 C18;

1.4.6.2 平衡重的配置随起重臂长度的改变而变化。见表 1-5 中的值;。

1.4.6.3 允许通过改变平衡重长度尺寸 3090(或 2630)来改变其重量,满足 2%的重量精

度要求。

1.5 塔机组装

塔机组装必须在固定基础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 70%以上后才能进行塔机组装顺序按图 1.5-1 进行:

1.5.1 安装塔身节

1.5.1.1 结构简述

塔机在起升高度为 40.5 米的独立状态下共有 14 节塔身节:包括一节固定基节 EQ,13 节标准节 EQ7,塔身节内有供人上下的爬梯,并有供人休息的平台。固定基节 EQ 又分预埋支腿固定基节 EQ 和预埋螺栓固定基节 EQ,预埋支腿固定基节 EQ 主弦杆上下端各有 3 个连接套(如图 1.5.1-1);预埋螺栓固定基节 EQ 主弦杆上端有 3 个连接套,下端为法兰盘(如图 1.5.1-2)。标准节 EQ 主弦杆上下端各有 3 个连接套(如图 1.5.1-3)

1.5.1.2 吊装二个塔身节

1) 如图 1.5.1-4 所示,吊起一节标准节 EQ7。注意严禁吊在水平斜腹杆上;

2) 将 1 节标准节 EQ7 吊装到埋好在固定基础上的固定基节 EQ 上, 用 12 件 10.9级高强度螺栓连接牢;

3) 再吊装一节标准节 EQ7,用 12 件 10.9 级高强度螺栓连接牢;此时基础上已有一节固定基节 EQ、两节标准节 EQ7。

4) 所有高强度螺栓的预紧扭矩应达到 1400N·m,每根高强度螺栓均应装配二个垫圈和二个螺母,并拧紧防松。双螺母中防松螺母预紧扭矩应稍大于或等于 1400N·m;

5) 用经纬仪或吊线法检查垂直度,主弦杆四侧面垂直度误差应不大于 1.5/1000.

1.5.2 吊装爬升架

1.5.2.1 结构简述(见图 1.5.2-1)

爬升架主要由套架结构、平台、爬梯及液压顶升系统、塔身节引进装置等组成,塔机的顶升安装主要靠此部件完成。顶升油缸安装在爬升架后侧的横梁上(即预装平衡臂的一侧),液压泵站放在液压缸一侧的平台上,爬升架内侧有 16 个滚轮,顶升时滚轮支于塔身主弦杆外侧,起导向作用.爬升架中部及上部位置均设有平台。顶升时,工作人员站在平台上,操纵液压系统,引入标准节,固定塔身螺栓,实现顶升.

1.5.2.2 吊装

1) 将爬升架组装完毕后(如图 1.5.2-2 所示),将吊具挂在爬升架上,拉紧钢丝绳吊起。切记

安装顶升油缸的位置必须与塔身踏步同侧。

2) 将爬升架缓慢套装在二个塔身节外侧。

3) 将爬升架上的活动爬爪放在塔身节的第二节(从下往上数)上部的踏步上。

4) 安装顶升油缸,将液压泵站吊装到平台一角,接油管,检查液压系统的运转情况

1.5.3 安装回转总成

1.5.3.1 结构简述

回转总成包括下支座、回转支承、上支座、回转机构共四部分.见图 1.5.3-1.下支座下部分别与塔身节和爬升架相连,上部与回转支承通过高强度螺栓连接。

上支座一侧有安装回转机构的法兰盘及平台,另一侧工作平台有司机室连接的支耳,前方设有安装回转限位器的支座。用φ55 的销轴将上支座与塔帽连成一个整体。

1.5.3.2 吊装回转总成

⑴ 检查回转支承上 8.8 级M24 的高强螺栓的预紧力矩是否达 640N·m,且防松螺母的预紧力矩稍大于或等于 640N·m。

⑵如图 1.5.3-2 所示,将吊具挂在上支座 φ55 的销轴上,将回转总成吊起。

⑶下支座的八个连接套对准标准节 EQ7 四根主弦杆的八个连接套,缓慢落下,将回转总成放在塔身顶部。下支座与爬升架连接时,应对好四角的标记。

⑷用 8 件 10.9 级的 M30 高强度螺栓将下支座与标准节EQ7 连接牢固(每个螺栓用双螺母拧紧防松), 螺栓的预紧力矩应达到 1400N·m,双螺母中防松螺母的预紧力矩稍大于或等于 1400N·m。

⑸操作顶升系统,将顶升横梁伸长,使其销轴落到第 2节标准节 EQ7 (从上往下数)的下踏步圆弧槽内,将顶升横梁防脱装置的销轴插入踏步的圆孔内(使用方法见附录一),再将爬升架顶升至与下支座连接耳板接触,用 4 根销轴将爬升架与下支座连接牢固。

1.5.4 安装塔帽

1.5.4.1 结构简述(见图 1.5.4-1)塔帽上部为四棱锥形结构,顶部有平衡臂拉板架和起重臂拉板并设有工作平台,以便于安装各拉杆;塔帽上部设有起重钢丝绳导向滑轮和安装起重臂拉杆用的滑轮,塔帽后侧主弦下部设有力矩限制器并设有带护圈的扶梯通往塔帽顶部。塔帽下部为整体框架结构,中间部位焊有用于安装起重臂和平衡臂的耳板。通过销轴与起重臂、平衡臂相连。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22年 8月 1日
下一篇 2022年 8月 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