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7时,桃威铁路工务段威海线桥车间线路养护工人孙晓和他的工友们开始了新一天的作业。孙晓高高瘦瘦的,47岁的他已经从事线路养护工作28个年头,这是他这20多年里最平常的一天。
这天孙晓和工友们的主要工作是“起道”,起道是为保证铁道行车的平稳和安全,这是一种用专门机具将轨枕、钢轨抬高,进行捣固的一种线路作业。
内燃电镐、轨距尺、起道机、大头镐……这些工具是养护工人们最得力的帮手,他们的工作都要仰仗这些“老伙计”。先用起道机起道,然后用手持内燃电镐进行捣固作业,同时队友配合用大头镐回填镐窝,这是起道工作的基本步骤,也是他们这么多年的工作流程。
两只手扶住轨道外的地面,一条腿跪在铁轨上,另一条腿向后蹬住地面,身体前倾至眼睛与钢轨平行,这是孙晓在养护工人起道时看轨道长平的标准动作,这个动作做了多少遍,孙晓自己也记不清了。
作业完毕以后,孙晓总要提着轨距尺在轨道上走,不时停下测量轨距和水平。为了保证行车安全,轨距不得比标准轨距大7毫米、小4毫米,这种不得有分毫差错的作业标准让工人们打起十二分精神。
随着温度升高,轨道开始烫脚,道路两旁蝉鸣声和内燃电镐的作业声充斥在大家周围。在这样炎热嘈杂的作业环境下,大家没有任何抱怨和懈怠,依然一丝不苟地作业。他们脸上满是豆大的汗珠,不断向下流淌汇成一条条“汗水河”,汗水不断地滴到钢轨或者轨枕上,又因为高温蒸发掉。
中午出现了短暂的阴天,威海铁路工务段威海线桥车间副主任宋中华望着天上的云说,“一旦有雨,所有人都要在单位待命,随时保证铁路铁路防汛工作的顺利完成。”
宋中华提起去年那场抢险,2020年5月8日13时,威海线桥车间管内开始零星降雨,车间全体人员待命,随时准备进行线桥设备巡查。晚上七点,巡检人员发现被淤土掩埋,立即电话通知威海线桥车间说明情况,大家马上到达现场,清理该地段线路淤土并对水流进行截流改道。经过几个小时的奋战,终于疏通线路。线路疏通以后,孙晓被安排和另一名工友专门看守。
下午2时,那片云早已消失,站在门口都能感受到热浪侵袭,但是工人们收拾好工具,顶着太阳就出发了。
中途休息的时候,大家纷纷谈论起当天的天气,并且表示这个天气已经算是照顾他们了,出门的时候都没有带藿香正气水。现场防护员宋宇说:“高温时轨道温度可以达到50℃以上,肉眼就能看到铁轨上方形成的热浪,中暑是家常便饭。”
说到自己最幸福的事,宋中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们原来只有100多的工资,现在有4000多的工资,这让我很幸福,虽然每天在野外工作,但我和同事在一起很开心。”
其实,线路养护工的工作并不局限于起道,在起道的过程中,他们还会更换一些老旧的零件,起道结束后还要给轨道抹油等等。
值班总编:孙 锋
复审:谭立勇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