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幽兰

众人皆知鼓山涌泉寺有兰花圃,却没有几人真正见识到圃中兰花之真容。

涌泉寺古树上的兰花之多,令人惊喜不已。从第一个放生池一直到灵源洞摩崖题刻群尽头,沿途古树上皆有兰花。花友在回龙阁边上一棵古枫香树下自豪地说,这就是当年朱德委员长发现兰花的地方。

1961年2月4日,朱德来涌泉寺考察。路过这棵枫香树时,平素爱兰的他闻到了兰花的幽香。众人诧异,派人上树寻找,果然在树干上找到了兰花。后来,这里成了“兰花圃”。

古枫香树上的兰花,成就了朱委员长和涌泉寺兰花圃的一段佳话,也给涌泉寺这座千年古刹送上了幽香隽永的兰花之圃。因这些兰花,一年来我屡进涌泉寺,从孕蕾、花开,到结果,一路见证了这些“树上贵族”的成长。为了能拍到高高树杈上的兰花,我们特地让朋友带上拍鸟的摄影设备——只有长焦能清晰地拍到高空的兰花。

犹记得四月中旬,鼓山云雾缭绕、满目秀翠,空气中氤氲着淡淡的花香。我们又来到了涌泉寺。高大树杈上的兰花花开正盛,红褐色的花瓣如一只只无忧无虑的鸥鸟,自由翱翔在树梢云海之上。站在摩崖题刻群入口——“灵源深处”额匾下,眺望离视线最近的兰花,日光穿过雾气,温煦地轻罩花瓣,兰花顿时如蓬莱仙草般熠熠生辉。高枝上的兰花有一种遁离尘世的美。那场景至今难忘。

兰花生性幽独,在这却成群成簇地生长。兰花最多的是那棵古枫香树,距离地面三四十米高的枝干每隔三十厘米就盛开着一簇兰花,数不胜数,异常壮观。

涌泉寺树上的兰是多花兰,它得名于花多,一丛兰有多个花葶,一支花葶上可着花数十朵。它还有一个形象的别名:蜜蜂兰。花外观酷似头、翅、腹皆全的雌蜂,且散发着雌蜂迷人的味道,吸引着两公里之外的雄蜂到访。植物的智慧超乎我们的想象。

灵源洞两侧,苍松滴翠,怪石林立,触目皆是有宋以来文人墨客珍贵的摩崖题刻,这里也是多花兰的绝佳观赏走廊。闽刹之冠、东南碑林、空谷幽兰,在这里汇聚成奇妙的人文自然景观。难能可贵的是,这里多花兰的寄生树种丰富多样,包括枫香树、樟树、朴树、油杉、浙江润楠等,且呈群落分布。这在福建,乃至国内,绝无仅有。

我们还发现了另一种兰花。喝水岩附近的一棵古樟树,树身如虬似龙,几近倾倒,靠庞大的支架方勉强撑住,它的枝干附生着非常多的花兰和蕨类植物。在长焦镜头中,多花兰旁长着另一种开着白花的植物,正缀着粒粒碧玉似的假鳞茎。它也是兰科植物,中文名细叶石仙桃。这是在涌泉寺发现的第二种树上兰。多花兰的叶细长如龙之须髯,细叶石仙桃的短厚叶恰似龙之覆鳞,它们一起加持了老樟树“虬龙”般的沧桑与威严。

没有人知悉这些兰花是如何抵达这个山谷,又如何在高树上安身立命、繁衍生息。风的吹送,抑或候鸟的叼播,已无从考证。

摩崖上的古老题刻,抵御着岁月和苔藓的侵蚀,千年静立无言。古树上的幽兰,亦在众人看不见的高处,自开自落。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21年 11月 8日
下一篇 2021年 11月 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