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推介】东汽往事:一根麻绳闹革命

  东汽60年代究竟发生了什么? 请看本刊相关 道—— 《一根麻绳闹革命》。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在四川汉旺乡下街头的曙光山脚下,一个名叫李子林的地方,突然间冒出来一间墙面和瓦面抹着黑灰、玻璃窗全用黑布包起来的大房子,附近的百姓人家哪里见过这种架势?都疑惑:这是干什么的?请看本刊相关 道——一根麻绳闹革命后来才知道这就是401信箱的5分箱,也就是东汽的一轻工车间—今天的金工一分厂。

  在这401信箱的第一个厂房中,聚集着一批东汽的开路先锋。他们刚刚从数千里外的哈汽二车间赶来,还没有来得及卸下一路的仆仆风尘,就投入到了紧张而繁忙的基建安装工作中去。东汽的厂房本由中国机械化施工公司和六公司二处负责修建,可为了加快施工步伐,早日进入试生产,这批东汽元老级的职工们撸起袖子,都自发地、迅速地投入到了建设安装工作中。 

  创业期间的基础建设

  这批先锋中,有一位刚担任一轻工车间副主任的精干汉子——黄华池,他后来担任了东汽厂党委书记。除他之外,还有很多后来在东汽都赫赫有名的人物:吴爱萍、温仲孔、陆伟、李连珍、赵国治、韩永怀、黄训武、张绳铨、程健、赵  辛、林佑夏、杨世宣等,还有张连昌、唐洁心、翟长海、邢国顺、孙景才、喻志清、项成朴、狄长林、邱华、李志刚、崔继富、王书浩、许桂珍……还有许许多多已回忆不起名字的前辈们。

  为了达到“边基建、边生产、早日出产品”的要求,这批人,凭着自己对尚未成型的东汽的挚爱,铆足干劲,掀起了自己动手安装设备的热潮。

  这时的厂房还是一个空房子,吊车连轨道都还未安装。由于尚处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时期,第一批运来的设备只有一台4米刨床和几台车床。

  设备已经被汽车拉到了车间门口,却没有吊车进行安装。难道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等着吗?黄华池和大家一合计,很快达成共识:不能等下去,哪怕肩挑手扛,也要尽快把设备安装起来!

  土法上马安装9米立车

  黄华池组织大家用麻绳把设备上下拴牢,几十名职工吼着古老的东北号子,一面拖着麻绳向下拖,一面拉着麻绳防止拉下太快,一点点地将设备挪到了地面。他们就地取材,取用架管作滚筒,又找来20号的螺纹钢筋制作撬棒,凭着一股支援“三线建设”的执着精神,全员上阵,一大群人背着毛主席语录,拉的拉,撬的撬,一点一点地将设备移进车间,移到机位。那时条件差,根本没有手套一类的劳保用品,大家就靠着赤手空拳的拖和拉,手被麻绳磨破、肩被麻绳勒肿。就这样,虽然办法笨了点,但首批设备终于一台一台地被麻绳“驯服”并且及时安装到位了。这样一年下来,用这“笨办法”,东汽竟安装了60台设备,使工厂初具生产能力。

  自力更生安装架空管道

  1969年那个阴冷的春天,机床隆隆的轰鸣声在一轻工车间里响了起来,一开始用于生产安装用的压板以及螺钉、螺母,又开始服务于工厂的建设。

  这就是“一根麻绳闹革命”的故事。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18年 2月 7日
下一篇 2018年 2月 1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