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自己的入职第一天吗?班组有你,未来可期

原标题:班组有你,未来可期

编者按

你还记得自己的入职第一天吗?你精心挑选了哪件衣服,又背上了哪个包,让自己看上去更像“上班族”的样子?

你是否正在经历初入职场的洗礼?是兴奋多一点,还是忐忑多一点,“单位”又是不是你想象中的样子?

有人在这里回望,有人从这里出发。

每年夏天,都会有一群群年轻人走出象牙塔,步入工作岗位。这是成为“大人”的必经之路。这一路,会有鲜花,也会有荆棘。

脚踏实地,你的汗水见证你的成长。

心怀梦想,你的征途就是星辰大海。

从第一天开始,尽力做好每一件事。你就能,让自己在岗位上发光。

西北油田采油三厂新招的年轻人。罗丽娟 摄

从钳工到“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林鸣以亲身经历告诉初入职场的年轻人——

“你干的每一件事情,都要尽量把它干好”

对很多人来说,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林鸣身上最亮眼的标签无疑是“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而很少有人了解,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工厂当钳工。

在困难的环境里努力去适应

五年级的时候,林鸣随父母从江苏兴化的县城下放到农村,读完初中后回城,进了一个集体所有制企业当钳工。“那里的师傅,要他教你点东西很难的,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嘛!这是我走上社会的第一步,很磨人,在那个环境里要受得住师傅对你那种不管不问的态度,要耐得住寂寞,然后自己想办法学东西。”

怎么学?就是在旁边看别人怎么干,然后自己琢磨自己练。就这样,日积月累,他学了些本事,打了些基础。“当学徒的日子挺难的,但回过头来看,其实这段经历挺有用的,就是学会在困难的环境里努力去适应。”

林鸣说,第一,进了一个单位,无论交给你的工作简单不简单,容易不容易,一定要静下心来认真地去做,不要一边做一边讨厌它。“对一个人来讲,不管知识、智商、悟性怎样,你经历的每一件事情,你把它把握住,慢慢积累,就是你人生的财富。”

“师傅叫我‘今天把这个东西锉平’,我就认认真真把这个事情做好。还有像端茶送水扫地这些事情,没有人叫我去做,我也都把它干好。”林鸣说,后来恢复高考后他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到了机关也是这样,擦桌子、洒水、扫地,比别的同事来得早点,打开水打得满满的,桌子收拾得整整洁洁,地扫得干干净净,勤快的人到哪儿都会受欢迎。

有人老会计较干多干少,盘算这活该不该我干,还有人不屑于干那些“杂事”,而林鸣觉得,干多是好事儿,干多不吃亏。“就像我当工人的时候干了很多活,钳工也好,铆工、电焊工、起重工也好,都干过,后来很用得上。港珠澳大桥装接头的时候,我指挥12000吨的起重机,有多少人能有这样的机会?”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一点点付出的努力,一天天掌握的技能,都在默默地为机会的到来而准备着。

在林鸣看来,初入职场者很重要的另一点是,你干的每一件事情,都要尽量把它干好,做到超出别人的想象。“啥时候都要好好干,不要光是港珠澳大桥这样的大工程你好好干,小工程就不好好干。你哪怕盖个小房子,甚至修个厕所,都要好好干!你就是干这个事情的,为什么不尽量把它干好?从第一步开始就抱着这个态度去做事,这样你的人生会少很多遗憾。”

把每一个任务都当作一次机会

干钳工一年后,1974年,县里一个大化肥厂招工,林鸣去当了操作工。因为有基础,又勤快,哪个师傅都喜欢,啥都愿意教他。在这里,他终于有了“产业工人的感觉”。

1978年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时,表现优秀的林鸣正被化肥厂选派到一个大学里进修。随后他动了考大学的念头。整个车间只有他一个人准备参加高考。他找了一套课本,一边看,一边悟,就这样考上了大学。

毕业后去了一个工程单位,一开始和其他大学生一样被安排跟工人一起干活。“铲砂子轻松,可不让你去铲,让你去铲石子,很累,但我也不抱怨,还是好好干。”

因为当过工人,他有基本功,电焊、钳工、维修都干得不错。“给我个活,浇个混凝土构件,一下就干完了。又让我带人盖个车库,他们估计要盖半年,结果我两个月不到给盖好了。又让我负责盖宿舍,他们盖了几个月没盖出一层楼,结果我去,几个星期给盖了一层。为什么我能做到?不光有技术,还会动脑。”他说,“那时候唯恐没有事情做,而不是说做了事情会吃亏。只要给了你一点事情,都会非常认真地去想怎么把它做得更好更好更好,更快更快更快。”

把每一个任务都当作一次机会,抓到个机会就努力发光。3年以后,1984年,林鸣被厂里安排去党校,作为后备人才进行培养。这以后就有了更多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机会——包括建设港珠澳大桥。

“当工人的经历其实是我人生很大的一个优势。像我比有些大学毕业直接来当工程师的人厉害,可能就是我比他们多了一段当工人的经历。因为我有农村的经历,工厂的经历,再加上大学的经历,我就比别人多了一些东西。”

每一段经历都可以变成财富,关键在于你如何度过。把人生的每一步都当作一个机会去珍惜,一步步累积,成就了今天“发光”的林鸣。

“这儿以后就是你们的家了”

崔洪武

盛婉月仰头握住伸来的大手,厚重,结实,很有安全感。

7月26日,学“资源勘查工程”的盛婉月和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孙登晋两位应届大学毕业生被河南油田采油二厂井楼采油管理区采油运行二班的两位技术员从厂部接到班组。

“这儿以后就是你们的家了,有困难就找我。”刘惠亚看着比自己儿子大一岁的两个大学生,身材小小的盛婉月还是一脸的婴儿肥,宛如一名高中生的模样;精瘦的孙登晋也一脸的稚气。

对于工作环境, 孙登晋很是意外:“上班有大巴车接送,站上有空调、冰箱、微波炉,而且油井做到了信息化全覆盖。”尽管校招时他对石油企业一线的情况做了一些了解,但也做了最坏的打算。

第一天入职教育。刘惠亚带领盛婉月和孙登晋参观了该班的荣誉室和王文生劳模创新工作室,讲述着该班的历史、成绩和荣誉。“钦佩”和“荣耀”在两个年轻人心中升起。

站长牛丛给两个新员工讲述四任站长18年守护三夹河、三次抗洪的故事,带他们熟悉生产工艺,牢记安全规则。“站内站外设备存在高温高压风险,不能随便触碰,第一个月要多看、多问、多想、少动手,最好不要动手。”他反复叮嘱。

跟着师姐周青巡井,盛婉月看到她每巡视完一口油井,都会紧紧盘根盒,把采油树再仔细擦拭一遍。“夏季多雨,绝不向三夹河排放一滴油污是我们的承诺!”周青的话,盛婉月牢牢记在了心里。

“毕业前我也去过其他油田实习,没想到这里的清洁生产做得这么好。”盛婉月欣喜地说,“这儿风景很美!像是在景区。”

巡井途中,他们看到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河岸南边,大风车在不停地转动风叶;河岸北边,抽油机或“一字”排列或“弧线”排列。新能源与传统能源隔水相望。

了解到河南油田已经开发到中后期,有的油井含水率高达90%以上,而且国际油价下跌,再加上新能源发展带来的冲击,孙登晋思考,这个时候进入石化企业,充满着机遇、冲击和挑战。

“我学的是计算机,跑来干石油,刚开始觉得一个是天上,一个是地下,心理落差有点大,但现在觉得,要利用自己的专业,开发人工智能,推动人机脱离,为传统工业注入新的力量。”孙登晋说。

结束一天的培训回到站上,两个年轻人看到跟自己父母差不多年纪的站长还在手机上自学油井管理网络课程。两人会意地对望了一眼,默默地交流心里的惊讶与敬佩。

这儿, 以后就是他们的家了。

“要想做好角色的转变,首先就得知道,你是谁?你在哪?”

第一次体会到工程人的辛劳

万玲

2021年盛夏,没有父母的陪伴,我独自一人从哈尔滨到上海。走出地铁站,东方明珠就在不远处矗立。我能适应从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变吗?能够吃得了工地上的苦吗?带着对未来的疑问,我加入了中交三航局二公司。

经过大半个月集体培训,了解了该公司的基本情况后,我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并拜了安装施工处党支部书记么俊杰为师。很快,师傅给我下了第一项任务——到浙江省舟山市宝钢马迹山港21号廊道项目从事宣传工作。师傅说:“要想做好角色的转变,首先就得知道,你是谁?你在哪?”

初到马迹山港项目,“钢结构桁架”“倒驳船”……一系列陌生的工程专业术语接踵而至,让新闻专业毕业的我完全摸不着头脑。性格一向活泼的我,面对新同事、新环境一时之间竟也不知如何开口请教。

“你有什么不懂的,直接问我就好了。”“你不是学工程出身,不懂这些很正常,慢慢来,其实不难的。”同事的主动关心让我不再手足无措,我开始鼓起勇气,大胆地同他们交流。

也正是从这时开始,我正式走进工程人的队伍,走进工程。

一天,我和其他新入职的同事们有幸去见证第一个重大工程节点——21号廊道第3跨钢桁架的拆除吊离。这是我第一次进入港口施工现场,红色矿粉在空中飞舞,我们全副武装,穿着工作服、救生衣,戴着安全帽、防尘口罩,就如米其林轮胎人一般。

行走在码头上,我第一次看见横亘在海上轰隆作响的矿粉运输廊道和百吨重的钢桁架,以及体型庞大的浮吊船……内心的震撼无以言表。而走近廊道,看着坚硬的钢桁架被拆得支离破碎时,原本觉得身上装备累赘的我,恨不得多加一层保护。

盛夏的海港,太阳辐射十分强,我要在码头的露天高地上拍摄记录工程节点情况,为后续的宣传 道收集第一手材料,这一站就是3个小时。

回到会议室,我赶紧将勒得生疼的安全帽和防尘口罩摘下,汗水浸湿了头发,干净的工作服也早被铁锈沾染得面目全非。脱下工作服,我瘫躺在工作椅上,第一次体会到工程人的辛劳,也深深明白了临行前师傅话中的含义。

什么是工程,大概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而什么是工程人,大概是在一片荒芜中耕耘出希望,创造出奇迹,而又在铸就辉煌之后,暗自退场,投入到下一场“战斗”。而我的工作,正是和他们并肩作战,记录下工程,记录下他们,让汗水被看见,让努力得到肯定。

半个月后,我的第一篇稿件被刊发了。此时,我不由得想起了当初对项目部工作生活的憧憬。总以为在海边工作,有沙滩还有暖阳,一定是舒适惬意的,但实际上,却是每天穿戴着厚重的装备,顶着毒辣的太阳,在繁忙施工作业的码头上听着皮带机轰隆隆的运转声。

但若要问我后不后悔,我想说“不”。走出校门的我们,要扛起担当,去证明繁华处可出彩,无声处亦可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我刚毕业的时候,能比现在白4个色号”

刘杨

“没去过北上广却在喇嘛山脚下扎了根,一晃也一年多了。”8月3日,在施工之余,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齐齐哈尔工务段巴林线路车间道岔班组线路工徐兴帅感叹道。

位于大兴安岭南麓的巴林镇群山环绕,年货物运输能力超过1亿吨的滨洲线从此穿过,可就是如此重要的咽喉要道,巴林镇的街道却是少有人烟。徐兴帅自2020年初来到这里,就成为当地少见的年轻面孔。

喇嘛山站的站场不大,4条笔直的线路在阳光下绵延伸展,消失在远处的山脚下。“这里的夜晚,头顶的星星比城市多了些,坐在车间的院子里,周围安静得如水一般,觉得钢轨也在悄声和我说话。”徐兴帅说。

线路工被称为是钢轨的 “全能管家”,包含瓦工、电工、气焊工等等工种的技能,想要成为合格的线路工,就要练就十八般武艺。哪里有钢轨,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一年四季在野外,经常是“夏天掉层皮,冬天冻成冰”,苦活、累活、脏活这个工种都能涵盖,很多年轻人都对这个工种望而生畏。“我刚毕业的时候,能比现在白4个色号。”徐兴帅开玩笑道。

“养路工作看似‘老大粗’,实际却是个精细活,线路动静态控制都以毫米计算,曲线正矢、圆曲线放线测量更是一点都马虎不得。”徐兴帅讲得头头是道。

适应工务生活并不容易,一毕业就扎进深山对于青工来说更是一个有些艰难的选择。巴林镇只有一条街道,这里没有超市,没有商场,只有车间对面的小卖部,连饮料都是从前没听过的牌子。徐兴帅偶尔还是会想念大学的自由自在和无忧无虑,惦记远在异地的父母,幻想未来的那个她。

徐兴帅的家在齐齐哈尔市的依安县,距离巴林镇355公里。虽然不是很远,可这里不通高铁,回家单程要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从年初到现在,徐兴帅只回过两次家。

“我从没觉得工作在巴林是件烦心事,反而这里贴近自然的环境让我的思绪静了下来。”徐兴帅年仅24岁,却散发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沉稳。

脚穿黄胶鞋身着黄色工装,单手拎起30多公斤的起道机,入路一年多,他早已褪去学生的青涩,样子像足了一名技术工人。

见面礼

在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公司钻井一公司西南项目70228钻井队举行的迎新仪式上,新员工与老师傅签订导师带徒协议,师傅们还为徒弟送上洗发水、毛巾等见面礼,并叮嘱他们尽快熟悉环境,尽早实现角色转变。

李勇仓 摄 蒋晨峰 文

小伙喜欢上骆驼刺

杨林

马季刚到岗位就被泼了一盆凉水。

马季大学毕业应聘到西北油田后被分到了下属的物资供应管理中心。刚结束入职培训,单位就把他和同时招来的两个小伙伴送进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5号联合站建设工地。

5号联合站四周全是茫茫沙漠。8月的大漠,骄阳似火, 50摄氏度的高温使枯沙生烟,除了偶尔看到的一蓬蓬骆驼刺外,其他什么也没有。

从小生活在腾格尔沙漠边缘的马季对沙漠熟悉,他站在值班室门口,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

马季是带着雄心壮志来到西北油田的。他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读书时参观过大庆油田王铁人纪念馆,在王铁人塑像前暗下决心,将来要把学习的知识发挥到极致,在油田干一番事业。

可是,在这远离基地、几乎被世界遗忘的沙漠中,理想能实现吗?他有些迷茫。

“小马,走,我带你转转。”质量管理部副经理魏善泉好像看透了马季的心思。

魏善泉当起了“导游”:“5号联合站是西北油田首座采用‘五化’模式的联合站,建成后将为顺北油气田扩大产能规模提供重要保障,咱中心在这里的任务是负责设备调试。”

在野营房闷热的过道里,马季看到一位头发花白、满脸沧桑的工人一头扎进窄小的宿舍,鞋也不脱,爬到床上便呼呼入睡。

“这位叫胡继林,30多岁,显老是晒的、累的、熬的,在这儿经常连续工作十六七个小时,无法按时吃饭。” 魏善泉介绍。

“你们好!”有人打招呼。站在马季面前的是一位30岁出头的高个子小伙儿,脸庞黝黑还脱皮。“他叫胡瑞龙,一年最起码280天都守在这儿,休假回家他刚满1岁的女儿认生不让他抱。他是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主动请缨上来的。”

马季默默地点点头,若有所思。

往前走,马季看到烈日下有人从储罐区到硫磺处理单元,再到冷却塔爬上爬下在忙乎着什么,蓝工服被汗水紧紧地贴在身上。

马季估计,这位很可能是临时用工。

“他是咱油田赫赫有名的专家吕庆钢,别看他的第一学历是技校,但他靠钻研创出的成果为油田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是大家的榜样。”魏善泉说,“中心是为了重点培养你们才把你们分到这里的,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我相信你们1个月后都能独当一面!”

马季感到,自己的脸有点微微发烫。

“你认识它吗?”魏善泉指着不远处的一蓬骆驼刺问道。

“是骆驼刺,耐旱耐碱,生命力极强,别看它地面部分矮小,但庞大的根系深深地扎在地下。”

马季发现,自己已经喜欢上了这种扎根沙漠的植物。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2021年 8月 5日
下一篇 2021年 8月 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