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方案制定
3.1 工装夹具
剖分轴承在胎具上加工,为便于吊装,胎具也采用剖分结构。整个胎具分为4段,连接方式为上下搭接,轴向用锥销定位,加双排螺钉紧固(图5)。
图5 胎具连接示意图
Fig.5 Diagram of moulds connection
胎具材料选用具有较高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ZG380-510铸钢,保证胎具刚度胎具为剖分轴承加工提供了可靠的刚性支承,可减小各工序加工变形,保证加工精度。
为拓展机床加工范围,重新制作专用方箱、支座以及配套的T形块、螺杆、挡板、压板、垫块等,解决了大直径轴承超范围加工问题。
3.2 装夹方式
加工时要考虑胎具与剖分轴承的装夹方式,以内圈主推力滚道加工为例,内圈装夹如图6所示。方箱底部设计2排连接孔,通过螺栓与机床工作台连接。卡爪将胎具卡紧并用压板固定。内圈放置在胎具上,长挡板顶紧外径面,压板压紧内圈端面。胎具和内圈进行轴向和径向定位,固定点数量是轴承分段数的3倍,防止零件加工中出现平移。
图6 内圈装夹示意图
Fig.6 Diagram of inner ring clamping
3.3 拼接整圆
剖分面为台阶形状,要求拼接轴向间隙不大于0.1 mm,径向间隙不大于0.3 mm。拼接会影响轴承加工精度,因此要保证外齿圈剖分切口在齿槽底中心位置。工艺上选择先划出成品齿形及精铣连接面剖分线(图7),其轴向和圆周贴合面均在数控龙门铣床上加工。通过程序设定、预先模拟调整每段弧长及2个结合面的角度和尺寸,多次研配结合面以确保连接精度,待连接整圆后依次配对编号。
图7 精铣连接面示意图
Fig.7 Diagram of fine milling of connection surface
剖分轴承在加工中需多次吊装、拼接、拆分,为保证成品连接精度,在前工序加工时采用小尺寸的工艺锥锥孔。通过锥销对每段连接点定位后连接加工。终加工时将定位锥销孔加工成铰制螺栓孔,保证零件连接可靠。
3.4 淬火方案
选取分段、分面淬火。为方便吊装,淬火前加工吊装孔。为减小淬火变形,在套圈上设置端面台阶,胎具设置凹槽(配合间隙1~2 mm)进行限位。另外,在胎具上加工与套圈吊装孔位置一致的螺纹孔,用螺钉将套圈与胎具固定(图8)。
图8 淬火时零件放置示意图
Fig.8 Diagram of part placement during quenching
3.5 整形方案
淬火后每段曲率不规则,不成正圆,总趋势为外圈弦长减小,内圈弦长增大。套圈壁厚较大,淬火后需进行热整形。整形要求如下:
1)对比淬火前、后每段弦长变化,确定整形量,选定整形位置;
2)火焰温度为700~800℃,加热时控制加热面积,防止产生新的变形,加热后浇注冷却液;
3)粗整形,以实际弦长为依据(不需要在机床上进行);
4)精整形,边整形边测量每段圆周跳动(在机床上进行) ,使每段均符合工艺要求;
5)整形后测量每段尺寸是否达到整形要求。
3.6 装配方案
图9 径向定位夹具示意图
Fig. 9 Diagram of radial positioning fixture
图10 周向定位夹具示意图
Fig.10 Diagram of circumferential positioning fixture
Fig.11 Check sample
调整径向间隙时,将夹具放置在套圈端面上,螺杆顶紧轴承内、外径面,通过螺杆调节。调整圆周方向间隙时,将螺纹孔定位销与光孔定位销分别放在连接缝处的2个安装孔内,通过螺杆紧固调节。
3.7 轴承游隙
通过轴向游隙推算所需加工的内、外圈轴向滚道尺寸,可减少滚道修磨次数,从而减少吊装、拼接次数,提高加工效率。轴向游隙计算示意图如图12所示,轴向游隙Ga=b+c–a–d–d2。
图12 轴向游隙计算示意图
Fig.12 Diagram of axial cleearance calculation
剖分轴承分段拼接,每段外齿圈会因自重下坠倾斜,普通三点测量轴向游隙已不适用。轴向游隙测量如图13所示,虚线、实线分别为轴承组装后的实际位置和理论位置。千斤顶与百分表位置均会对轴向游隙产生影响,测得A点值比B点大,B点值更接近实际游隙。采用单点测量轴向游隙,千斤顶与百分表位置靠近轴承内圈,在每段中间部位及连接缝处各取1个点,共计12个点或更多,取其平均值作为实测轴向游隙。
径向游隙的配制:试配初始径向游隙→确定滚子尺寸→修磨滚子。
径向游隙的测量:第2内圈、轴向滚子与外圈装配后,在连接缝处及每段中间部位(共计12处),装入径向滚子(为保证径向游隙测量准确,采取无间隔并排滚子,要求每组滚子数量不少于30粒),测量径向滚子与内、外圈间隙,取其平均值作为实测径向游隙。
图13 轴向游隙测量示意图
Fig. 13 Diagram of axial clearance measurement
3.8 选择刀具及加工参数
精加工余量小,可使用带涂层的硬质合金刀具完成车削,该刀具硬度达69~81 HRC,车削平稳,耐磨性好,切削速度是普通高速钢的4~7倍,提高了加工效率。硬质合金刀具加工参数为:机床转速2 r/min, 进给量0.4~0.7 mm/r。
滚道表面淬火后硬度为57~62 HRC,终磨滚道前先硬车去除滚道淬火变形较大部位,可减小后续磨加工留量,大幅提高加工效率。硬车使用立方氮化硼(CBN)刀具完成以车代磨。CBN是超硬刀具材料,硬度高和耐磨性好,用于对淬硬钢(硬度45~65 HRC)的精加工,也可用于精车断续表面,但在断续加工中,不能使用冷却液。CBN刀具加工参数为:机床转速2.5 r/min, 进给量0.08~0.2 mm/r。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